一、一周行情
本周市场在流动性宽松、沪港通开通在即以及改革方案陆续出台的影响下,大盘震荡上行,而创业板受小盘股面临年末业绩压力影响,全线回调。本周上证指数上涨了2.51%,收报2478.82点,周成交1.24万亿元,深圳成指上涨了1.12%,收报8326.90点,周成交9586亿元,创业板指下跌5.35%,收报1441.21点,周成交1783亿元。
二、行业与板块走势
本周,代表权重股表现的中证100指数上涨了4.41%,而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则下跌了0.89%,中小盘个股表现弱于权重股。
从行业来看,本周申银万国一级行业指数涨跌互现,涨幅前三名的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周涨幅分别为6.51%、4.80%、4.76%。下跌的板块中,跌幅最大的是国防军工,周跌幅达到了7.03%,其次为计算机和电子板块,周跌幅分别为4.34%和3.89%。
三、一周财经要闻
沪港通将在11月17日正式启动,可以真正实现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两地市场提供投资的便利。在沪港通正式启动之后,上海市场和香港市场的双向开放带来资金双向流动,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肖钢表示,沪港通来源于市场,顺应了投资者需求,是沪港两地交易所敏锐把握大势、勇于开拓创新、长期精诚合作的结果,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下午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并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GDP增长7.4%,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正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随着一系列创新、转型、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全年能够实现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金融加码支持“一带一路”。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不少社会资本也准备通过多种方式与丝路基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部门正指导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地方版“丝路基金”也酝酿推出。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尝试成立其他类型基金。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确立了按企业管理级次和功能定位分类推进的改革总体思路,并提出到2020年推动形成15家左右营业收入或资产超千亿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等具体改革目标。
财政部下达50亿文化产业资金。财政部11月13日公布,已下达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比2013年增加4.2%,共支持项目800个(中央191个,地方609个),与2013年基本持平。截至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安排192亿元,支持项目3300多个,有力地支持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对推动全国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中国医药规模有望达美国水平。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第26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这样指出:“到2020年,中国医药(指规模)能够超过美国或者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整个医药的体量和规模呈现了逐年增长的态势,2011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医药产业国。虽然规模日益扩大,但国内医药仍存在几个问题包括: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产品比较少、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2015年“一号文件” 或涉农产品价改和土改。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会议即将在年底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匿名人士表示,目前“一号文件”确实已经在起草阶段,文件内容可能涉及面会较广。其中缘由是,2014年的“一号文件”涉及面就很广,几乎涉及到了三农领域的方方面面,它几乎是未来数年内中国三农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因此今年乃至未来数年的三农工作仍将围绕去年一号文件设定的议题继续展开,多条战线和领域都会有所推进,因此坊间热传的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议题等可能都会涉及。
四、我们的看法
沪港通落地与改革催化剂推动沪深两市大盘股近期连续上涨,但小盘股受年末业绩压力影响,全线回调,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八行情。当前,从宏观环境看,货币政策定向宽松、沪港通带来增量资金使得大盘股仍有上涨动能,但从中长期看,经济数据下行已成趋势,且央行定向降准带来货币宽松的边际效用正在递减,未来股市可能仍存在隐忧。特别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由于过去一年涨幅较大,其股价需要业绩增速来支撑,在年末业绩期即将来临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部分品种业绩不达预期导致的股价持续下行风险。
综合来看,在货币定向宽松以及改革预期强烈的前提下,预计后市大盘将仍是个股的结构性行情。长期看,我们仍然看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诸如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及医药等行业内的优秀公司仍将是我们看好的品种。
(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公司 顾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