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周行情
7月份上证指数收出八连阳,在有色、煤炭、黄金等资源股的带动下,冲上2200点,完美收官,月线实现三连阳。即使周五出现冲高回落,也难以阻止市场开始酝酿对下半年的良好预期。截止本周五收盘,上证指数报收2185.3,周涨幅为2.76%;深证成指报收7880.98,本周上涨4%;中小盘收2329.4,本周上涨3.05%;创业板收1325.94,本周上涨3.12%。
成交量方面,沪市日均成交额为1547.2亿元,比上周环比增加48%。
二、行业与板块走势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全部实现上涨,其中涨幅居前的行业有采掘、国防军工、银行业,周涨幅都在5%以上。房地产、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行业的涨幅靠后。
蓝筹股弹性增加,市场交投活跃。7月以来,大量蓝筹股公司出现了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员工增持等现象。
三、一周财经要闻
8月1日公布的7月份制造业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大升幅。截至7月份,制造业PMI已连续5个月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虽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荣枯线4.2个百分点。
广义货币(M2)增速近几个月以来高速提升,从3月的12.1%到6月的14.7%,其中二季度的增速回升2.6个百分点,增幅在历史上仅次于09年的4万亿时期,而上半年M2新增10万亿,远超去年的8万亿,首次超过09年同期的9万亿。
7月31日央行在年内首度下调正回购招标利率,同时公开市场在12周以来首度转为净回笼。
周永康被正式立案审查,中央反腐力度加大,投资者信心空前高涨。
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会议强调“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明确了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向定向调控加码,坚持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决定今年10月在京召开第十八届四中全会。
今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6次部署直接与投资相关。其中,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金融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截至7月30日,已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72家,获批额度共计2576亿元。沪港通实行后,全球投资者能交易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568只股票。据瑞银证券测算,“沪港通”机制若实行,估算海外投资者投资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0%左右的A股自由流通市值。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的沪港通将于10月13日启动的传闻,证监会[微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沪港通试点各项准备工作正按照既定计划有序进行,但正式启动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国际方面,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第二季度美国GDP终值年化季度增长4%,远超市场预期的3%;由于劳动力市场前景在改善,量化宽松从8月份开始月采购额现为350亿美元缩减至250亿美元。阿根廷未能和对冲基金债权人达成和解,不得不面对13年来的第二次违约。美国及欧盟对俄罗斯进行新的一轮经济制裁。
四、我们的看法
受制于前期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政府稳增长压力突增。流动性有所放松,定向刺激投入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更多保增长底限或推动改革的措施将陆续出台,给市场带来信心。
我们继续看好处于业绩良好、估值偏低的消费类和金融行业,政策推动、产业趋好的行业,如医疗服务、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