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化工(Tianhe Chemicals)为中国重工业设立了一个榜样:在研发上的长期投资带来了回报。
这家生产特种化学品和润滑油添加剂的民营集团,正在筹划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金额约10亿美元。天合化工用了十多年时间,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直接投资部曾于2012年对天合投资3亿美元。该部门负责人孙弘(Homer Sun)说:“为了朝价值链的上游移动,更多的中国企业需要做出更长远的决定,并投资于研发。尽管这还不是多数中国企业家的典型做法或思路,但情况会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而改变。”
据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中国研发投资规模趋于上升,2012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98%,略高于欧盟地区的1.96%。
不过,大部分的研发投资进到了几个特定领域,比如科技和制药。
当年,在天合化工的润滑油添加剂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颇具规模(但较为同质化)时,该公司董事长魏奇看到了从事更高端的特种氟化物生产的商机。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萤石开采国,且来自中国的萤石质量最好。
萤石可被应用于炼铁和制作玻璃,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些高价值的特种化学品的原料。然而,中国缺乏相关技术,不了解如何开发这种色彩鲜艳、半透明的矿石。魏奇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一市场。2003年,他把以戴维•弗拉尼根(David Flanigan)为首的数名美国顶尖专家请到了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阜新市。
弗拉尼根对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当时出口大量的萤石,然后再进口由萤石制成的许多昂贵的产品。”
自那以来,弗拉尼根和他的两名美国同事已花费了十年光阴,为天合研究化学品生产工艺和培训工人。
天合如今生产的氟化物产品,为它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一名熟悉该公司的人士透露,2013年,该公司氟化物产品的净收入超过4亿美元,毛利润率在60%以上。
据摩根士丹利的孙弘介绍,在意识到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润滑油添加剂产业后,魏奇兄弟争取到了国有石油集团中石油(CNPC)的支持,将他们从实验室中得到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全面生产中。兄弟二人持有公司多数股份,此外孙弘所执掌的基金也有一些持股。目前,按销量计算,天合以位列世界前五大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位居美国路博润(Lubrizol)等集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