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周行情
本周上证指数在经历了上周的持续下跌后展开宽幅震荡整理,日K线为三阳两阴,周K线为一根上影线13点,下影线4点,实体为24点的小阳线。全周沪综指累计上涨1.11%,收报2306.85点;深成指上涨1.84%,收报于9885.64点。成交金额方面,沪市周成交3262亿元,与上周基本持平,深市周成交了3203亿元。
二、行业与板块走势
本周,代表权重股表现的中证100指数上涨1.71%,而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上涨2.38%,涨幅略大于前者。
从行业来看,本周申银万国一级行业指数只有三个板块下跌,跌幅最大的是黑色金属板块,周跌幅为2.39%,其次为采掘板块和交通运输板块,周跌幅分别为1.17%和0.01%。涨幅最大的板块是生物医药板块,周涨幅为5.73%,其次是公用事业板块和餐饮旅游板块,周涨幅分别达到4.56%和3.71%。
三、一周财经要闻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775亿元和56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932亿元,同比多增241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13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758亿元。
日前召开的“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上传来消息,保险投资新政13条有望出台,保险资产投资范围明显扩大,几乎囊括保险业所有能预期的投资工具。一旦全部放开,对于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将是重大利好。
5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4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当月进出口规模刷新去年11月创下的历史纪录。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进、出口规模双双创月度历史新高,出口达18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进口达1624.4亿美元,增长12.7%。
日前,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公布,值得一提的是,办法取消了此前征求意见稿中区别划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风险权重,而明确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统一规定为50%。
财政部6月11日公布,1-5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27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935亿元,增长12.7%,增幅同比回落19.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4%,增幅同比回落21.4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收入27110亿元,同比增长10.8%;地方本级收入25645亿元,同比增长14.7%。
国家发改委6月14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国除西藏和新疆以外的29个省(区、市)已经召开了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还将在听证会的基础上对实施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6月中旬最终方案将陆续出台,7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至此,酝酿4年的阶梯电价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6月15日下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修订QFII管理办法,继续加大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的力度,加快QFII审批资格,简化审批程序,同时适当降低QFII资格标准,扩大机构类型,扩大投资范围,并进一步提高QFII投资占资本市场比例,为资本项下完全对外开放做好准备。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基金产品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显示,由华夏基金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的香港恒生指数ETF及易方达基金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的恒生中国企业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审批申请,已于5月下旬向证监会报送了“第一次反馈材料”,距离获批仅一步之遥。
四、我们的看法
受金融、医药、电力等板块反弹的影响,周五上证综指再度站上2300点,经济和信贷数据好于预期逐步缓解市场的悲观情绪。而上周四央行突然宣布降息显示了管理层对控通胀的信息以及稳增长的决心。在投资、进出口等经济动力逐渐衰弱的背景下,消费将是大势所趋。去年消费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只有32%,而美国的占比则是70%,差距悬殊。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这一比例会上升至40%以上,这意味着消费行业将迎来较大的发展。
受13项保险新政的利好刺激,近期保险股集体走强。保险新政的内容从开闸金融股衍生品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从放开投资管理人引进证券、基金等投资机构到调整基础设施债券计划,从引导险资投资境外市场到国内股权投资不动产计划等等,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全球资本市场,保险资金在未来都有机会涉足。
另一方面,从估值角度来看,指数向下调整空间相对有限,特别是占市场权重最大的银行股整体市盈率为6倍左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不少银行股甚至还破净,估值底部区域也会伴随着投资机会的来临。
(混沌投资基金投研团队 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