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周行情:
因临近中秋佳节,本周两市交易整体表现清淡,仅周三出现放量大涨,前后四个交易日都是弱势下跌的态势。沪指周K线为带有38点长下引线的小阴线,报收2497.15点,最终未能守住2500点,周跌1.21%,成交金额连续四周环比下滑,仅为2820.76亿元。另外,深成指报收10892.39点,周跌2.99%,大于沪指跌幅,成交金额319.09亿元。
二、行业与板块走势:
从近两周的走势来看,金融股再次成为了护盘的主力,并于周三带领了大盘一次强有力的反弹,板块指数周升0.05%;中小板、创业板则表现疲软,周跌幅分别为2.57%、3.11%。
而从行业指数来看,仅机场、农业、金融股是上涨的,其中农业指数周涨1.36%;汽车、航天军工、机械、通信设备、互联网、环保、建材等板块成为了做空重灾区。其中,建材指数领跌大盘,周跌幅达到9.67%,因需求迟迟不见起色,同时水泥价格也从高位开始回落。
三、相关影响因素
2011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1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比1-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2万亿元,增长12.1%。分地区看,1-8月份,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6%,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0.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9.4%。---由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粗放的一种经济形态已经无以为继,尤其是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6902亿元,增长22.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19万亿元,增长16.4%。---如果剔除掉6.2%的CPI增幅,真实的消费增速仅为10.2%,为近几年的低点,一方面是低迷楼市的带动效应减弱,另一方面是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的刺激效果开始消失。
201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2%。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7%;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8月份CPI的环比增速为0.3%,年化3.65%,已经较前期高点大幅回落;随着经济降温与海外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国内的通胀担忧其实已经告一段落,只是数据体现有一定的滞后性。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个百分点。---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是目前央行的主要目标,而且已经初具成效,不过接下来很可能会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之间做一些微调。
住房城乡建设部9日公布,今年1至8月份,全国除西藏外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实物开工868万套,开工率为86%,较前7月提高14个百分点。---尽管保障房开工进度超于预期,但由于基数不高,暂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对水泥需求的刺激也大大低于预期,直接造成了建材指数的大跌。
四、我们的看法
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除银行外)的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明显受到成本挤压、需求回落、库存调整、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展望未来,成本高企对盈利能力的挤压还将持续,而下游需求的回落很可能还会继续恶化。
其中,制造业及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存在下降压力,而在外需疲弱下,我国的出口增速回落风险也在加大,同时货币紧缩也可能继续抑制地产、汽车等可选消费品的销售。目前经济运行仍处在景气的短周期调整阶段,三季度业绩增速将继续放缓,目前市场的业绩预期仍存下调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担忧其实早已打进了股价的预期,市场提前反应了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目前很可能是情绪上最恐慌的时间点。我们认为,尽管部分板块与个股存在结构性的高估,但在沪深两市股指的动态市盈率仍徘徊在历史底部的背景下,目前的市场整体仍处于收益大于风险的区间。因此,我们仍坚持长期看好医疗类、消费类、金融类个股,以及部分新兴产业下的公司。
(混沌基金投研团队 邓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