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周行情
本周沪深两市先抑后扬,周一受负面消息影响而低开低走,之后四个交易日逐步走高,但周成交量仍然较小,甚至较前一周小幅萎缩。
从指数上看,上证指数收于3067.75点,本周上涨了54.34点或1.80%;深证指数收于12352.92点,上涨了183.80点或1.51%;中小板指数收于5652.58点,上涨了163.42或2.98%。从成量上看,本周沪市日均成交量达到937.65亿元,深市日均成交量达到686.87亿元,中小板日均成交量为221.88亿元。
从价量两个角度看,中小盘股的走势总体比大盘稍强,期待中的风格转换并未如期而至,显示了市场主力资金对此仍有分歧。成交量的萎缩反映了市场参与者依然很谨慎,但从盘面来看,空头的力量非常有限,相反热点板块时有闪现,科技股的周中走强,上海板块的异动,尤其是周五午后中国铝业的快速涨停,都透露出多头力量在聚集,正寻机突破,目前欠缺的只是市场普遍认可的触发点。
二、行业与板块走势
本周,市场各板块呈现普涨的格局,申万综合指数涨4.64%,承载市场突破重任的金融地产股表现并不算太突出,房地产板块上涨了5.17%,银行和保险股总体与大盘走势相当,中国平安在周三大涨5.83%后开始整理,而证券股则弱于大盘,周五部分券商获批融资融券试点的利好并未在个股上得到体现;地产股整体的走势略强,但成交量依然表现为缩量。金融地产板块的走势相对疲软,是压制大盘有效突破的关键。
本周,表现最活跃的莫过于科技板块,电子信息、物联网、移动支付等科技类股票走势强劲,代表性个股康强电子、远望谷、长电科技都出现了1-3个涨停,浦发银行因为与中移动的联姻而走势明显强于其他银行股。科技板块覆盖面广,想象空间大,市场对此有一定的共识,因此科技板块的走强有望持续一段时间。
本周上海世博概念股也一度活跃。但本周也有部分板块走势较弱,医药生物板块涨幅1.88%,食品饮料板块涨0.80%,钢铁板块在多重利空打压下小幅下跌。
三、相关影响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4日表示,目前的物价和央行的预估结构相比,略高了一些,但高得不多,央行货币政策还可以按照原计划进行,至于加息与否,则主要取决于对今后的物价走势的预估。
3月15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为140.24亿美元,同比增长4.86%,2月单月的FDI金额为58.95亿美元,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已连续七个月保持同比增长态势。
3月15日,经过64轮竞价,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竞得大兴区亦庄住宅及商业项目,创下北京拍地最高总价。针对央企频频竞得地王,国资委近日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3月17日,世行发布《中国经济季报》,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9.5%,但经济增长结构会有明显变化。出口会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而继续回升,房地产业务对经济的贡献将远高于去年,消费会保持稳固,而物价水平不会太高,大概在3.5-4%之间,世行同时建议中国提高利率。
3月17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美元指数由79.49上扬至80.35,上涨1.08%,受此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4.09%。
3月19日,国资委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773.8亿元,同比增长52.1%,实现利润1347.8亿元,同比增利738.9亿元,增速为121.35%。
3月1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6家证券公司作为融资融券首批试点证券公司,它们分别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
四、我们的看法
本周消息面上利多的信息较少,加息预期仍未完全消化,但大部分板块都是小涨小跌,成交量环比上周仍处于下降之中,这充分说明了市场参与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担心市场短期利空带来调整,另一方面又对市场未来走势有所期待。这就造成了指数涨跌幅度不大,继续震荡整理的局面。但盘面热点板块时常出现,并有一点的持续性,显示了多头正在积极寻找做多的机会。
从最近的经济数据判断,出口复苏、投资增长、信贷适度宽松,都将为今年的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提供巨大的支持,央企1-2月份利润增速高企就是预兆,这也为资本市场创造系统性的机会。而目前股票市场整体估值并不算高,尤其是大盘股的估值仍较低,投资机会较多。我们相对看好银行保险股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中长线看多科技股。
(混沌投资基金投研团队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