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1.6万家,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医药商业企业的总数,但其销售总额,却比不上美国一家最大规模的医药商业公司销售总额。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目前存在秩序混乱现象,体现在同质化竞争激烈,药品流通中变相挂靠经营现象严重,倒买倒卖增值税票泛滥成灾。而在医药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医药代表、用药单位、医生等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利益链,导致商业贿赂盛行、药品价格虚高等。
新医改方案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基本药物将采取实行直接配送,即药品从生产企业到终端医疗机构,只允许一家配送企业从事该药品的配送工作。这使得原本处于商业渠道最末端、从事分销活动的二、三级中小配送商,由于配送规模和覆盖范围有限而在竞争中成为弱者。而区域性的商业巨头配送优势明显,行业将加速向区域主流商业集中。
同时,行业门槛和经营资质的认证标准也在提高,如新修订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中提出的新标准“医药商业企业仓储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自动仓库堆垛机不少于5台、高架仓库总高不低于8米,仓库恒温数据24小时不间断地传送到国家药监局的监控系统……”,对行业硬件、软件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高行业门槛和经营资质的认证标准,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者将对中小规模流通企业形成打击,而2009年中国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都面临5年一次的经营执照重新审核工作,新的审核标准也是触发行业洗牌的因素。
(混沌投资基金投研团队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