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有关负责人3日晚间表示,为了提高银行业的资本质量,银监会正在研究,拟对银行相互持有的次级债分年从附属资本中扣减。这一政策将有助于优化次级债务资本工具的投资者结构,不会减少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量。
此前,银监会于今年8月中旬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但文件并未明确扣减的方式和方法。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近期,银监会在监管工作中注意到,个别股份制商业银行部分业务隐藏潜在风险,增长速度较快,导致资本充足率接近8%的最低监管标准。为此,银监会对这些银行进行了风险提示,采取了包括限制市场准入在内的监管措施。对银行采取限制市场准入在内的监管措施,是银监会日常监管工作中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审慎做法。
由于次级债券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并且相对于发行股票补充资本的方式来说,发行次级债程序相对简单、周期短,是一种快捷、可持续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特别对于那些刚刚发行新股或未满足发行新股条件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亟需扩大资本金来捕捉新的业务机会,通常会倾向与先发行次级债。但是如果对银行次级债有所限制的话,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通过股权融资的要求也更加强烈,对市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也是近期银行股价波动较大的原因之一。
(混沌投资基金投研团队 马中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