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一周美盘经历了一波甜蜜的反弹,但丝毫没能改变国内现货市场孱弱的格局。一方面,南美大豆丰产的利空预期已足以影响整个国际大豆市场气氛,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这种影响更不是轻易就能消散。另一方面,国内产区农民大量余粮滞留在手中,加上政府手中的国家储备,联系到目前市场整体需求疲软的状态,事实上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不言而喻,这也是拖累国内现货市场难以摆脱弱势的重要原因。
近来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整体继续企稳,久逢利好的市场已很难打破现有购销格局,目前只有国储大豆收购政策勉强支撑大豆价格。虽然一周多来美盘的反弹表现让现货厂商看到一丝回暖希望,但无奈国内供需矛盾仍然尖锐,继续拖累市场前行的步伐。目前东北产区市场仅国储粮库还有收购实力,但也渐渐回归到去年的收购模式,普通农民很难销售进去。其他收购主体如油厂、粮商等则各有个的难处,因此大多为减轻自身压力而限收、或压价收购,对提振大豆价格基本没有帮助,且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除此之外,近来黑龙江省农民询价态度格外积极,惜售意愿已随着焦虑情绪的增加而开始动摇,这也为周边贸易商提供了更多的压价空间。不过市场上暂时还未出现集中销售的迹象,相信随着春耕日期的临近,农民的销售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南方消费市场需求迟迟无法启动,南北方各产区大豆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更加削弱了东北大豆价格上行动力。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目前销区各主要市场上安徽大豆的销售价格较东北大豆普遍高出120-140元/吨,而在过去二者关系是相互对调的。由于安徽豆出浆率高的特点,使得买方更愿意选择产出更多、利润更为丰厚的品种,这也是春节之后安徽大豆在市场中更受青睐的原因。受此影响,东北产区大豆则处于下风的位置,部分经销商不惜以跌破到货成本的价格促进买方采购的热情,也可以看到东北大豆在市场中的处境。不过相对于市场供应量来说,安徽大豆这种竞争优势在后期将会逐渐减弱,但至少在短期之内仍然是抑制东北大豆价格的重要因素。此外,东北大豆在政策支撑下一时还难以大幅回落,仍将抑制销区大豆价格的回落空间。
上周末至今,国内进口大豆价格受美盘上涨提振略有反弹,但幅度不大。其中,截止到3月24日,国内各主要港口分销大豆价格山东港口在3540元/吨,江苏港口在3620元/吨。目前,国内进口大豆也处于一个供应充足的阶段,这是抑制其价格上涨幅度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港口大豆库存仍然较大,有关数据统计截止上周国内港口库存达400多万吨。而根据商务部预计,3月国内进口到港量巨大达到456万吨。此前预计为390万吨,上调了17%。并且,国内本月到港大豆主要集中在月下旬,约有266万吨。这使得进口大豆价格的回升难度越发加大。现阶段来看,只能关注美国种植意向报告前后的美盘走势,这可能是近期刺激进口大豆价格上涨的唯一途径。
关于近期市场行情,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美盘以及接下来美国农业部将公布的种植意向报告的关注仍然首当其冲。细心可以发现,美盘自上周开始的反弹几乎均属于交易商的头寸调整或技术性买盘,来自基本面的原因少之又少。尽管期间美国大豆结转库存降低的消息为市场带来些许提振,但随即淹没在南美大豆丰产的利空前景之下。这也说明目前整个国际大豆市场仍然偏空,但业内如此重视本次美国种植意向报告,通过其抵消南美丰产前景的意愿不言而喻。其次,放眼国内,节后以来市场实际购销数量并不大,绝大部分大豆余粮继续滞留在农民手中,加上国储自去年以来收购的大豆库存,后期供应压力并未像此前预期一样严峻。根据中国大豆网此前预测,截止到2月底黑龙江农民手中剩余大豆仍在300万吨。而自09/10年度以来,国储库存除去向黑龙江下拨的国储转地储部分,加上12月份至2月底收购的临时储备,总量仍在350万吨,这还不包括油厂以及贸易商手中的库存,可见市场仍是处于一种供应充裕的状态。只是关键问题在于后期政府将以何种方式向市场轮出大豆,以及是否继续出台其他政策支撑市场。所以至少现在来看,后市国内同样存在供应压力,大豆价格的反弹难度较大。
混沌投资 吴迓晖
2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