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继续高位震荡,市场成交分化明显,南部购销活动较为活跃。目前沿海地区大部分厂家仍以执行和预售合同为主,市面上现货供应局面并未出现明显好转,故当地主要油厂现货出货价格仍然维持高位运行。而远期合同售价普遍较低,由于厂家急于锁定利润、转嫁风险,所以近段时间预售态度十分积极。我们认为,随着进口大豆到港增加,基本面给予价格的支撑将逐渐减弱,后市豆粕现货上行空间已十分有限。在无新利好消息出现的前提下,国内市场现货价格逐步回调的趋势在所难免,不过由于厂家短期自身库存及销售压力均比较有限,价格回调幅度将受到限制,故目前不宜过分看空,预计初步此次调整目标位在3400-3500元/吨附近,近期下述因素将对市场走势造成较大影响:
供需差异令南北分歧将持续
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11时,CP43豆粕全国日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吨,下同)为3635元。其中主要产区油厂平均出厂价格为3567元,主要销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为3723元。东北三省地区售价为3200-3510元,华北地区3500-3640元,山东、江浙地区3520-3730元,福建3630-3680,两广地区3550-3800元。由于油厂销售及区域供需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短期南北地区走势分歧仍会持续,个别时间背离局面可能再次上演。预计短期南方市场在现货供应较紧的支撑下,仍将继续高位震荡走势,供方挺价心理依然明显。不过长期来看,国内进口供应依然充足。据USDA数据显示,自美国新豆上市后,我国已签订了1584万吨新季大豆进口合同,几乎是去年同期进口量828万吨的两倍。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289万吨,1至11月累计进口量为3777万吨,同比增加10.6%。目前业内预计本月进口量将激增到460-480万吨左右,明年1月大豆进口可能也在400-450万吨水平上。随着沿海地区进口大豆陆续到港,油厂开机率增加料使后期市场承压;而北方市场货源供应相对充足。目前黑龙江很多油厂都已开始按照国储补贴原则入市收购新季大豆,加上此前补贴销售给油厂的195万吨国家临储陈豆,当地原料供应十分充裕,油厂销售压力较大,为了刺激成交,厂家存在继续让利的可能。但由于当地大豆成本支撑较为有力,油厂继续让利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后市价格抗跌性将逐渐体现。
定制合同建议明确执行期限
虽然近期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港,油厂开机逐渐恢复,市场供应情况有所改善,但市场中下游流通环节库存水平仍然没有明显增加,销区市场价格仍处于较高位置。一方面,上游环节(油厂)合同执行压力较大,大部分厂家都采取均衡支付的手段,以平衡贸易商之间的矛盾,这对合同的执行速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终端市场需求相对比较旺盛,养殖存栏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为豆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饲用需求。同时,双节逐渐临近,节前饲料养殖企业备货需求较大,而目前很多油厂已经在预售1月份甚至2月初交货的合同,一些采购主体担心如出手太晚,可能会错过采购机会,故不得不考虑将备货期提前,一些大型饲料集团纷纷购置巨额合同,更加重了油厂合同执行压力。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厂家的实际库存及销售情况,我们认为节前豆粕价格可能不会跌至太深位置。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由于油厂预售合同数量较大,目前执行压力都比较大,合同延期执行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在延期执行的合同中,早期预售的低价合同占有较大比例,造成这种现象固然存在一部分客观原因,但油厂扩大自身利益的驱使在所难免,因为较之低价合同,高价销售现货或近期合同的利润要大得多。所以我们提醒大家,尽可能明确合同的执行期限,防止因合同执行不及时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南美丰产预期牵制美豆走势
美盘高位震荡走势短期虽仍为国内提供支撑,但并不能给出明确方向,市场观望气氛浓重。目前看来,需求基本面强劲仍是支撑CBOT大豆期货市场上涨的潜在因素,对中国的新增出口可能导致09/10年度美豆结转库存进一步缩紧。不过受南美作物生长状况良好的打压,美豆涨幅或将抑制。据《油世界》预估称,2010年初南美将收获数量庞大的大豆作物,这将令全球紧张的供应得到缓解,但同时也会打压国际大豆价格。《油世界》称,如果南美大豆产量庞大的预估实现,那么大豆价格“在未来三至六个月中将承受巨大压力”。目前《油世界》预估,主要出口国阿根廷2010年初大豆产量将增至4800万吨,2009年初为3200万吨,当年作物产量受干旱损及而减产。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增至6370万吨,上年为5740万吨。巴拉圭预计收获670万吨大豆,较今年390万吨的产量大幅增长。如果将较小的生产国的产量计算在内,南美大豆产量料增至1.2313亿吨,2009年初为9722万吨。另外,17日美联储利率决议至关重要,市场关心美联储的措辞是否会发生改变,一旦释放出加息信号或者直接给出加息时间表,则将带给美元强劲支持,并对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形成压制。
混沌投资 吴迓晖
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