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跌势加剧,猪流感疫情的迅速扩散引发市场对后期需求的悲观预期,油厂纷纷加大抛售力度,目前CP43豆粕市场主流成交区间已整体调整至2900-3000元/吨之间。但需方入市同样谨慎,面对疫情带来的恐慌气氛,原本有采购计划的厂家不得不将计划暂时搁置,以关注事态的下一步进展。预计国内豆粕现货将继续弱势调整,短期仍难摆脱疫情的阴影,市场上方依然阻力重重,价格上仍存在继续探底的可能,悲观需求预期将使成交更加艰难,关注市场交投主体心态的转变。下面对近期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美盘大跌 流感并非唯一缘由
据统计,截至4月29日11时,CP43豆粕全国日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吨,下同)在3038元。其中主要产区油厂平均出厂价格在3000元,主要销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在3086元。东北三省地区售价为2800-3050元,华北地区2950-3020元,山东、江浙地区2900-3000元,福建地区3000-3050元左右,两广地区3000-3050元。美盘大豆价格在持续上涨约一半个月后开始大幅下挫。其主要压力源自于业内对“猪流感”疫情的恐惧,以及近期美豆每况愈下的销售状况。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周里美豆出口销量下降约24% ,出口检测量也减少约34% ,由于国际买家对美国陈豆的兴趣逐渐消退,价格压力逐渐显现。目前大豆市场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抛开自身需求的压力外,整体宏观经济衰退影响更为深入,根据 IMF 上周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来看现在世界经济形势衰退加深,恢复周期延长,增加了悲观情绪,对参与者信心的打击更是不言而喻的,但就目前世界经济情况,各机构众说纷纭,难以给出明确的定论,但市场本身从不说假话,因此近期美元、股市及原油的走势,将决定后期商品期货的方向。
疫情来袭 养殖产业面临危机
源自北美的猪流感疫情已蔓延至23国,其中韩国、泰国以及中国香港也相继传出发现疑似病例的消息。虽然目前国内尚未发现类似病例,着实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但它离我们并不远。由于目前仍未探明此次流感的源发途径,学术界对与流感是否与“猪”有关的争论也无结果,其对全球饲料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影响究竟如何?很难断言。但按照常例,一旦爆发传染性疾病,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大多是利空的。所以短期内其对商品市场的压力可能仍会存在。如果疫情起源真是由病猪传染到人,那么让我们猜测一下“猪流感”对国内养殖市场造成的影响可能有哪些:首先,养殖户对疫情的担忧心理,可能加快生猪的出栏速度。如恐慌心理不能得到控制,母猪出栏数量亦将大幅增加;其次,养殖户补栏热情将遭受打击。而且,如果出栏数量剧增,则生猪价格必会遭受挤压,这将使本不宽裕的利润空间继续缩水,从而进一步打击养殖主体的入市信心;另外,如疫情在国内出现,政府极可能采取大量捕杀疫区生猪的手段来防范疫情扩散,这也会对存栏量造成一定影响。加之目前仍无有效控制手段,它对整个产业链影响可能会超过禽流感所带来的打击。而按豆粕消费比例来看,生猪饲用消费约占消费总量的三成左右,所以疫情对豆粕潜在需求的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当然这仅是最坏的预期,其对饲料养殖市场的具体影响仍需关注事态的进一步进展。
到港剧增 供应压力逐渐显现
由于后期原料供应过剩可能迫使油厂调整销售策略。据商务部进口报告系统检测显示,预计4月份大豆进口将超过38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接近历史高位,目前大豆港口库存接近400万吨。前四个月累计进口约1400万吨,增长近40%,创历史最高进口量,预计5月进口仍保持较高水平,将达到420万吨左右。由于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且港口库存庞大,国内油脂压榨企业的消化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但受限于终端需求面的疲惫局面,后期市场出现供应大于需求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那么油厂如何应对这种不利局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油厂直接在价格上作出让步。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沿海地区主要油厂目前仍然拥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理论上厂家具备继续降价出货的条件。此外以前文章中曾提到的,一些厂家较为灵活的大豆定价方式,也使其在策略的调整上更占优势,为其价格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但一味的价格让步,并不易换取需方的认可,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油厂的不利局面;二,主动调整自身生产及原料采购策略,来调控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据了解,目前部分厂家因库存及销售压力增加,开始计划或已经停产,但这也仅是权益之计,暂时并不能就转油厂的被动处境,厂家还是会以积极出货、消耗库存为主。
政策因素 或使南北分歧加剧
近期南北市场走势差异明显,其中北方低价区抗跌表现良好,当地大豆价格受国储收购的支撑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致使当地部分油厂已经或即将面临亏损,故厂方挺价意愿较为坚决,使粕价回调空间受限。而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可能使北方地区的坚挺走势得以延续。根据“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八项政策措施,临时大豆收储日期将延长至6月底。此举将继续为国产大豆收购价格提供底部支撑,东北油厂的生产成本也将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因此作为大豆的终端产品,豆粕销售价格亦将受到成本的支撑。且国储收购完成后,产区国产大豆剩余数量已十分有限,在国储大豆不会流入市场的前提下,当地原料供应压力不大。但南方油厂无论在成本支撑还是在原料供应方面,都处于不利位置,在面对来自基本面的压力时,其价格的抗跌性将十分有限。如果市场继续弱势调整走势,那么后期南北之间的价格差距可能继续缩小甚至颠覆,“南强北弱”亦可能向“北强南弱”转变。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豆粕现货市场由于受到需求低糜和巨量到货的双重打击,因为显得较为疲软。后期这种情况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CBOT能出现较大幅度地上涨,将会使得市场信心升温。从而使得国内豆粕的现货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混沌投资 吴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