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产大豆现货坚挺异常,市场中流传3740元/吨的国储托市价格并未成功抑制产区豆价涨势,而部分市场继续传出新豆上市以来的新高。不过,近期产区大豆涨势也颇为无奈,尽管具备较高的人气基础,但与终端市场需求却并不匹配,然而产区农民惜售心理十分严重,导致各收购主体不得不以频繁提价换取成交跟进。另外,近期国内港口大豆价格持续走强,或多或少为国内现货市场带来提振。总体来看,本周国内大豆价格依然延续稳中有升的态势,但部分地区因盲目追高已存在较大水分,如不清醒看待后期市场形势,面临高位风险将在所难免。
产区涨势“虚有其表” 粮商收购“骑虎难下”
近期国内产区市场整体交投清淡,多数时间收购主体与农户之间处于僵持状态。自有关国储托市价格的消息传出后,产区粮商将信将疑,谨慎心态有所提高。但在此期间农民继续强烈惜售,导致大豆价格不跌反涨,使贸易商颇有“骑虎难下”的意味。就目前情况看,各大收购主体已经察觉当前市场所存在的高位风险,但转述贸易商的原意:“当前既有农民强烈的惜售心理牵制收购量,又有各收购主体之间的攀比竞争,因此大豆价格实难回落”。可以看到,近期产区大豆行情更主要取决于供需双方的心理变化,而并非契合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二者对今年国内大豆普遍减产所带来的利好支撑抱有强烈幻想,同时对国家托市力度充满信心,总而言之都存在赌涨成分。尽管当前部分产区大豆价格仍在继续上涨,但涨势已“虚有其表”。以哈尔滨周边以及齐齐哈尔等地商品豆价格看,最高已经达到3840元/吨,但贸易商反映当前价格外省客商提货热情明显降低,并且伴随发货速度迟滞,可见顶部价格的需求薄弱,量价配合已并不合理。
油厂抢收热情升温 提振豆价频繁上移
关于近期产区市场的强势表现,各地油厂作用不可替代。当部分贸易商因存在顾虑而使豆价开始出现松动时,油厂收购热情适时升温,有力的止住了大豆价格涨势乏力的迹象。据了解,由于周边农民严重惜售,加之政策性补贴还未落实,导致油厂原料供应陷入停滞。为此,厂方不得不跟随周边涨势,进一步上调大豆收购价格以保证原料大豆的稳定供应。此外,近期随着美盘以及国内港口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油粕等下游产品价格进一步走高,为油厂树立挺价信心提供保障。不过由于报价上移,油厂对大豆质量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储备标准。根据大豆网的统计,本周黑龙江油厂大豆收购价格继续有20-40元/吨的涨幅。其中,哈尔滨3680-3780元/吨、牡丹江3660-3700元/吨、佳木斯3640-3680元/吨、集贤3600-3640元/吨。按照目前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以及油粕出货价格计算,仍然普遍存在几十元每吨的压榨利润。但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后期国家将给予油厂210元/吨的政策性补贴,那么随着原料供应得到保障且生产成本降低,加之长期进口大豆价格面临下行压力,指望油厂继续挺价收购并不现实。而一旦南方市场需求依旧疲惫不堪,国储收购可能将成为粮商唯一稳定的出货渠道。
本周外围期货市场走势震荡调整,并且美豆期价继续围绕1000美分重要关口展开争夺。目前,由于美国大豆作物种植带天气的不确定性,多空力量仍然僵持不下,导致大豆期价频繁震荡。据了解,由于近期的降雨天气和洪涝灾害,美国大豆种植带南部作物损失以及质量问题引发市场担忧。故在本月10日将公布的11月份供需报告中,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大豆单产及产量预估可能将向下调整。同时,美豆收割进度落后使得短期现货供应紧张,加上潜在的稳定出口需求,料对大豆价格形成一定利好支撑。不过,随着下周当地降雨天气减少,以及温暖干燥的天气再度来临,作物收割进度将有所加快,同时继续施压于期货市场。根据目前情况看,美国大豆收获延期已经成为事实,为此对国内市场的短期供应出现了短暂的吃紧状态,同时根据12、1月份的进口到港成本计算,在3700-3800元/吨之间,相对国内也并不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南美产区良好的天气条件令目前播种进度好往年同期,随着后期市场供应环境的逐渐宽松,进口大豆价格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届时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仍然不能小觑。
混沌投资 吴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