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总体市场情况看,国内整个上半年处于进口盈利的状态,进入下半年虽然国内整体金属走软,特别是电铜市场,但是相对于往年进口亏损达到10%以上都属于正常情况,今年到现在现货进口最大也就2500元,亏损率5%,远期亏损在2000元,亏损率4%。6月份到现在基本上进口亏损维持在1500上下,亏损率仅为3%上下。在今年进口亏损不大的情况下,国内的进口商,贸易商以及冶炼厂进口铜精矿都是可以承受的。这也是造成了国内的电铜进口持续维持在高位以及产量持续增加的因素。
而且过去的几年每年的第四季度都是比价关系好转国内现货紧张的情况,因此即使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有些进口商不愿意进口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大量的转口,我们没看到亚洲仓库的库存大量增加,而是把电铜放入国内保税区,导致保税区库存增加。
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国内铜市场的情况会如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内供应
1、国内产量
9月份国内电铜产量39.48万吨,同比增加24.54%,累计产量302.62万吨,同比9.02%。按照目前的产量预估今年产量应该在420万吨以上。
铜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大大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但是从年初到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连续两个月环比8%的增幅并不足为奇。
首先国内铜矿产量1-9月739万吨,累计增加6.29%,8-9月份分别为94和99万吨,同比增加9%以上。从进口铜矿看,也在大幅度增加8-9月分别同比增加63%和22%,累计进口468万吨,增加19%。
铜矿总供给为1208万吨,同比增加11%。也就是说今年1-9月份国内精矿多供应121万吨,计32万吨电铜。这说明从矿原料供应来说,是能满足冶炼商的需求。
正如我们上面所述,在今年整体比价区间相对于往年较高的情况下,冶炼商不会减产。且国内长单的铜精矿加工费在75/7.5,这个价格对于冶炼商来说是不亏损的。
2、国内进口
9月份国内进口电铜28.28万吨,比上月增加了6.5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258万吨,同比增加165%。
对于9月份的进口数据,出乎市场的预估之外,因为从进口亏损来看,国内市场从6月份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为什么7-9月份的进口量还维持在21万吨之上呢,其中7月和9月都在29万吨左右。我们分析其原因有三:
第一、今年长单签订的数量比往年多,特别是今年年初的长单基本上都是在75美元左右,这个升水相对于往年升水较低,降低了进口成本,这吸引了很多新的贸易商进入市场做电铜的进口,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不少做融资需求的企业,还有一部分做加工手册的企业,这两类企业的进口量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在进入下半年进口亏损的情况下,一些散单的贸易商逐渐停止进口,但是长单贸易商很多还在继续执行合同。
第二、上半年进口的丰厚利润可以弥补后期的进口亏损,上半年市场上进口盈利基本上都处于1000以上,最多的时候甚至出现4000以上的利润区间(按照进口升水150美元以上计算),那么按照75美元的长单进口的利润区间会更大。今年的盈利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这在往年是没有过的,因此即使在下半年出现了一定的亏损,一些融资贸易商依然会继续进口。
第三、虽然从7月份开始的进口亏损,但是进口亏损幅度并不大,虽然最大的有2000多,但是从我们跟踪的数据看,整体上维持在1500左右,相对亏损率为3%左右,相对于往年出现8%以上甚至10%的进口亏损来看,这个亏损率并不大。因此也不会造成很大的转口。这也是进入7月份以后国内一直维持大的进口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3、保税区电铜库存
对于这部分的分析其实应该属于对进口数据分析的第四个原因,之所以单独分析,我们认为这些电铜对后期的影响因素会很大。
对于保税有多少电铜,市场上众说纷纭,有10-25万吨不等,更有甚者说国内市场30万吨以上库存。据外电报道说目前美元货在20万吨上下。暂且不分析数据的真假。我们主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货进入保税以及后期这些货的流转去向。
毫无疑问,在上半年进口盈利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贸易商愿意把进口盈利的东西放在保税区。从7月份开始进口亏损,但是进口量一直维持很大,这里面有一部分电铜是报关进入国内市场,这些报关的企业有我们上面提到的加工手册性质的电铜消费企业,也有一些融资进口的贸易商都在执行长单。
但是也有部分企业是把电铜放在了保税区,导致了保税库存的累计。而不是转口,这个从亚洲的几个仓库,釜山,新加坡 和光阳港的库存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三个地区的库存在国内进口出现亏损之后总体总共增加了5万吨,总库存占了LME库存的18%。
我们看看过去几年的情况,在国内进口亏损扩大到8%的时候,08年9月份,这三地库存9.5万吨,LME总库存20万吨;07年11月份亚洲三地库存9万多吨,占总库存的50%;06年7月份在进口亏损达到15%以上时国内基本上做电铜进口的企业都转口出去,当时造成LME合计不到10万吨的库存,亚洲地区占了99%以上。而且过去的这三年亚洲库存的增加都是在国内转口的情况下逐步累计的,不管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比今年的转口数量大,这三地的库存增加量也比今年要大一倍以上。而且在过去几年国内的进口量基本上维持在每个月9-11万吨。从相对数量来看,今年的转口量非常的小。三个月累计进口80万吨电铜,转口只有5万吨。
在进口亏损的情况下,LME亚洲库存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发往国内的美元铜在不清关的情况下只能沉积在国内的保税区,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看,保税区有大量美元货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为什么会有很多美元货进入保税呢?
第一、在国内电铜市场经历了这几年的洗礼之后,国内转口贸易的渠道和操作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在过去的三年,每年的第四季度国内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货升水走高,销售通畅,比价关系好转。加上国内上半年电铜市场的火爆之后,很多贸易商都认为在第四季度依然会出现比较好的比价关系。因此不管是国内的进口商还是国外的供应商都会把电铜放入国内保税不急于报关,等待国内比价关系好转。
第三、美元的贷款利率相对于国内的利率特别的低,这也是一些电铜进入保税抵押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上两点是我们认为保税库存增加的原因,那么这些电铜的后期流向向会如何呢?
在保税区的美元货现在多以抵押为主,企业的抵押款大概在80%左右,在不报关销售的情况下,持续持有美元货,但是信用证到期使得企业只能再抵押,这样会持续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虽然美元的利率较低,但依然也有成本,这也是企业的一部分负担。
年底企业信用额度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认为保税的这部分电铜会是国内市场的一个长期压力。
二、国内需求
1、铜材以及相关耗铜产品产量分析
国内在Q3的铜材产量为250万吨,Q2产量为256万吨,只减少6万吨;电线电缆Q4产量563万公里,Q2为568万公里,减少5万公里;家用电冰箱Q3为1721万台,Q2为1524万台,增加200万台;冷柜Q3为304万台,Q2为372万台,减少70万台。空调Q3产量2098万台,Q2为2807万台,减少790万台。
从以上数据看,除了空调,冷柜之类的产量在Q3有大幅度减少之外,其他的减少幅度很小,甚至电冰箱的产量是增加的。铜材产量一个季度只减少了6万吨。因此我们认为Q2-Q3的铜消费属于比较稳定。单月平均在86万吨左右。
但是我们看到,三季度国内电铜库存累计4万吨,保税增加15万吨,国内总共累计了19万吨。
且总供给Q3为187万吨,Q2为202万吨。(国内的隐形库存基本上是在Q1形成,且国储的货物在Q1-Q2形成进口,那么我们取其一半11万吨),Q2的总供给191万吨。
从上面的对比看,在国内消费相对较稳定的情况下,国内在Q3总供给减少的情况下5万吨的情况下,国内形成了将近20万吨库存。国内Q3实际消费电铜量在168万吨(187-19)。
2、废铜等因素的影响。
废铜对国内电铜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Q3总进口在125万吨,基本上每月在41万吨上下,比Q2多进口25万吨。由于废铜其内在的定价模式,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废铜和电铜差价拉开,废铜的供应就相对充足。且今年电铜价格是一路上扬,废铜进口商基本上都在盈利。
三、市场供需及后期走势
从上面的分析看,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上半年持续的高比价以及Q3的较小亏损(3%左右),以及铜精矿的加工费长单在75/7.5,对国内冶炼商来说从价格上来说可以承受。从进口和产量数据看,铜精矿的供应也保证了产量的增加。
作为电铜进口商来说,即使目前出现3%左右进口亏损,有部分企业依然持续进口。
市场对Q4相对看好,进入保税的美元货持续增加,而不是大量的转口,这造成了对国内的压力。
在进口亏损不大的情况下,由国内进口和产量组成的总供给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稳定的供应。
国内消费会继续维持相对较稳定的量。
因此,我们认为国内在Q4会继续维持一个相对较弱的市场。
1、从比价关系看,我们认为在Q4很难实现逆转,会继续维持低比价。
2、从绝对价格看,电铜的供需并不支持电铜继续上涨。铜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来自中国的消费和价格影响,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目前没有看到国内的紧张,且目前的供应过剩会从持续下去,因此中国因素对LME价格的支撑会消失。剔除美元和道指等因素,仅从市场的供需情况看,我们并不认可目前的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