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进入国内外新陈大豆交替的季节,大豆市场内的交易活动正在逐渐平息,供需双方均处于一种观望状态,新年度的大豆行情已是一触即发。目前,出于对未来行情整体趋势的猜测,市场对于中美两国大豆产量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其中国内大豆减产已然成为既定事实,唯一不确定的仍然是美国大豆产量的最终结果。但这足以左右新的市场年度大豆价格的发展方向,因此目前为止市场人士仍然缺乏对后市行情的统一认识。另外,未来中国政府是否继续执行大豆收储政策,以及如何处理国储库存,都将成为影响新作年度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短期内上述影响因素仍然需要继续重点关注,而随着双节过后部分影响因素的逐渐浮出水面,以及国内新豆陆续上市,初期行情将就此揭开序幕。
产区收割时间延长 质量导致价格差异
目前国内大豆现货市场总体变化已经不大,消息面没有可以依赖的指引,供需基本面上依然维系着僵持的购销状态。尽管双节来临,但大豆及其下游产品始终保持似有若无的需求,难以为现货价格带来支撑或提振。受前期旱涝相间的灾害性天气影响,产区新作大豆收割日期较去年明显推迟,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新季大豆还未上市,仅哈尔滨周边、绥化以及鸡西密山等地有少量零星收割,并且其中还不包括由前期灾害天气造成的死秧等非正常成熟大豆作物。针对目前新豆上市情况,绝大部分粮商也继续处于观望阶段,并且加紧清理陈豆库存为新粮上市做准备。根据目前已有新豆地区的收购价格来看,贸易商的意向性报价也并不十分统一,且呈现高低两个极端。其中最高价格可达到3800元/吨,最低则仅在3100元/吨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地新豆品种的问题,对于水分较大的青豆贸易商收购积极性很差。不过,目前产区新季大豆还未全面大量上市,暂时的两种极端报价都很难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价格过高地区,一旦季节性供应压力集中显现,那么新豆价格维持当前高位将有较大难度。
十批拍卖成交寥寥 政府补贴遭受质疑
后市行情仍难确定 国内国外存在矛盾
针对下一年度国内外大豆市场的总体走势,在上周末哈尔滨举行的秋季粮油市场分析会上部分专家曾做过初步解析,而在众多影响未来行情趋势的因素当中,国内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大豆的供给状况仍然是一个不确定因素。首先,下一年度的国内政策目前位置还没有明确说法,而国储大豆的收购与否以及如何销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期国内大豆价格的整体走势,不仅因其直接影响现货市场的收购价格,同时还将决定未来国内大豆进口量的增减趋势。其次,与国内政策的非常不确定性相比,美国大豆的整体供应状况相对明朗,只是对于十月份前后的美国天气情况还有一定分歧。根据专家观点,从作物生长的状况来看,美国大豆生长关键期7月底至8月20日就结束了。如果后期天气不发生极端性变化,大豆单产将高于美国农业部9月份预计的42.3蒲式耳。据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如果未来天气不出现极端状况,大豆单产达到43—43.5蒲式耳左右,导致美国大豆产量比去年增长1000万吨以上。虽然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非常旺盛,但在美国大豆的产量比去年提高1000万吨左右的基础上,后期市场的供应还是很充裕,如果再将未来国储的销售考虑进去,后市可能将面临一定的供应压力。总体来说,如果以国内特殊的政策市考虑,后期国内外市场行情将产生一定矛盾,一方面国内政策支撑价格,另一方面国外供应打压价格,所以后期孰强孰弱还很难分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豆上市初期在季节性供应压力前提下,国内开秤价格只能低于陈豆。
混沌投资 吴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