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考察由郑州出发,途经开封—新乡—许昌—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六安—合肥—蚌埠,总行程2000多公里,基本覆盖了河南省小麦的主产区(周口和漯河由于当地有人可以了解情况故没有纳入行程范围)和河南、安徽北部油菜主产区。
一、小麦部分
由于河南大部分小麦耕地具备灌溉条件,且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村镇农户对灾情较为重视,灌溉积极性较高,因此截至目前的干旱对小麦生长影响有限,在后期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河南省小麦预计单产降低10%,面积增加3%,总产降低7%左右。
目前河南省小麦正处于返青期,豫北小麦尚未完全返青,黄叶现象普遍,豫南小麦黄叶现象较少。去年秋冬小麦播种至今大部分地区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土壤墒情较差,导致冬小麦根系潜,营养水份吸收不足,分蘖数量较往年少,影响单产。但是由于目前冬小麦的返青期没有结束,距离春季恢复生长的拔节期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倘若最近这半个月中天气出现有效降雨,或者灌溉工作到位,那么前期干旱带来的影响会逐步减小。从我们从北到南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除了油菜主产区信阳以外,河南省其它地区的灌溉条件都是比较好的,当地政府引黄河水入村镇沟渠,农民可以用柴油泵抽水浇灌,没有沟渠的村镇也能够抽取地下井水浇灌,据了解各地地下水存量足够灌溉使用。在考察行程中,我们见到各地农田中都有农户灌溉的身影,根据我们从农户处了解的情况,各地具备灌溉条件的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剩余三分之一的土地距离井口、沟渠太远,无法抽水浇灌,截至目前具备灌溉条件的土地基本已经浇了一水,加上上周末以来河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预计本周还将有降水过程出现,农户可以利用这次降水进行追肥,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的土壤墒情也能得到恢复,对小麦接下来的拔节十分有利。
行程中我们走访了驻马店市农业局,向相关人士了解了一下当地政府掌握的干旱情况,据了解今年当地农耕面积980万亩左右(统计局数据),较去年有微幅增加,其中228万亩没有水浇条件,占比23.3%;有水浇条件的土地已全部完成一次灌溉;当地干旱受灾面积为6.04万亩。农业局认为当地小麦生长问题不大,今年开始使用的新品种9795属于耐旱品种,播种期比以前的9023提前,入冬前发育期长,根系较深,开春3月后生长速度快。另外今年农民工返城期延后,各村镇劳动力充足,对灌溉工作有利。
整体来看,本次河南地区的旱情主要表现为入冬以来降水不足所导致的土壤墒情差,而冬季无法灌溉,因此小麦等作物在冬季根系发育不良,进而影响春季分蘖数量,单产下降。但由于各地节后灌溉情况较好,因此未对作物构成严重伤害,本次旱情从定义上说是属于气象干旱的范畴,尚未达到农业干旱的程度。
二、油菜籽部分
河南油菜产区和安徽北部旱区的灌溉条件不好,当地农户也没有灌溉习惯,因此油菜耕地至今尚未浇灌,旱情比小麦相对严重一些。因此上述地区的油菜作物对后期天气的依赖度更强,假设在未来二十天内出现有效降水,且后期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当地油菜单产预计降低15%;假设未来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则油菜单产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成倍数降低。
河南油菜主产区集中在信阳固始一带,根据我们田间走访的情况,当地农户普遍缺乏灌溉热情,均表示当地从来没有灌溉的习惯。安徽地区的受灾地区集中在合肥—六安一线以北,当地灌溉条件差,作物生长基本依赖于天气降水。目前田间油菜长势略差与去年,叶片面积小,部分地区有底部叶片干枯现象,另外由于今春干旱+早热,田间部分油菜已经开始出薹,甚至开花,这将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据农户反应,今年油菜的最终产量取决于后期降水情况,未来二十天内如果能够出现有效降雨的话油菜的生长情况将很快恢复正常,产量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天一直不下雨,那么减产三成甚至五成都是有可能的。
从总产量上来看,河南省油菜籽产量占全国总产的8.2%,安徽省油菜籽产量占全国总产的12.5%,我们假设后期天气依然干旱,上述地区菜籽减产幅度达到50%,则以上两省减产造成的损失将占全国的7%左右,但今年全国油菜播种面积增加,长江流域主产区天气情况良好存在丰产预期,根据我们前期的预测全国油菜籽产量将增加10%-15%左右,则整体来看即使河南、安徽油菜籽减产50%,全国的总产量依然是增加的。
另外,我们从信阳、安徽地区的农户了解到,目前当地农户手中依然有大量去年的陈菜籽没有出售,约占去年产量的三分之二,这与去年12月份我们在江苏、安徽南部了解到的情况基本相当,目前没有油厂或商贩去村镇收购菜籽,农户若想出售的话只能等到今年新菜籽收购后一起卖给商贩。农户家中的库容有限,且存储条件不好,今年的菜籽销售压力将会很大,据肥东梁园一农户反应,今年的菜籽价格即使低于1.5元/斤也得出售。从这个角度计算今年菜籽的实际供应量将大大高于新菜籽产量,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油厂开秤价将会定得极低,压价收购。整体来看今年国内菜油的供需形势是非常利空的,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来自于国家收储新菜籽的数量和价格。后期需予以关注。
混沌投资 嵩洪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