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大豆,豆粕出口受到其国内政治经济影响很大,长久以来阿根廷作为大豆G3主产国之一,其出口和内需不光受到供需面影响,也和内部环境息息相关。
去年12月随着新总统Macri上任,市场从未如此乐观的预期其农业出口局面的改善,事实也是如此,政府对谷物取消了出口配额限制,出口税也有所减免,农户不再将新政府作为对立面看待,同时对自己把握未来的信心也在增强,另外,我们也能预见,税负减免对农户增收直接会刺激新作谷物大量种植,在本作大豆之后,新作大豆的种植面积中将有部分被小麦所替代,随后小麦收割会被立刻种植上二茬大豆,这是最高效的种植策略。而目前,对农户增种的速度形成最大限制的则是资金紧张和贷款成本高昂。同时,还有很多别的问题需要面对:之前外汇管制,国内通胀居高不下,大豆属于保值产品,因此农户不得不主动种植大豆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广袤的潘帕斯平原大豆漫无边际,长期缺乏轮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单产和收益一旦遭灾随时不保,另外,大豆对前任政府就是一颗摇钱树,大豆出口为政府的换汇贡献达到四分之一,政府长期对大豆等农产品出口贸易课税但是并没有拿这笔钱来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户生产状态,农户被迫“独创”使用充氮塑料袋存储大豆,除了防止集出售带来价格下跌风险,存储当做保值之外,没有自身和外部条件援助来搭建合适的仓储,物流设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Macri政府接手开始改革,但是阿根廷整体经济基础难以一时好转,同时农业结构种植结构还无法开始一步到位调整,真正的作物面积变化和种植品种的转换可能需要数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