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USDA公布了最新的冬小麦面积种植意向报告,显示冬麦种植面积为3660.9万英亩,这比市场平均预期要少285万英亩左右,也是自2010年以来最低的冬小麦种植面积,从1913年以来最低的种植面积。芝加哥市场在这一报告之后,小麦价格也应声上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一种植面积的减少到底会不会对美国的小麦供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认为,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从1月报告,到最终面积往往会有比较大的偏差。从过去十年来看,最终面积有5次大于1月报告面积,有5次少于1月面积报告。最大的小于面积偏差(即最终面积小于1月报告面积)来自于去年,并减少了99万英亩,而最大的增加偏值来自于13年,当时的偏差值最终面积比1月面积报告高出141万英亩。从平均偏差来看,过去十年,增加的偏差和减少的偏差几乎一样,那么总体上看,今年的种植面积很有可能小于2015年的种植面积(即认为1月的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报告基本无偏)。
其次,除了预计和最终的种植面积,收获面积的值对于冬小麦来说也是每年都大有不同的。从最近几年来看,种植面积和收获面积的差值可以从540万英亩(2010年)到1200万英亩(2002年)。去年的差值为720万英亩。过去十年,收获率大概从75%到85%左右,平均值为80.6%。去年这一值为81.7%。
最后,平均单产是最终产量的重中之重。在过去十年中,冬小麦的单产从41.6蒲/英亩(2006年)到47.3蒲/英亩(2013年)。平均单产在2015年为42.5蒲/英亩,这处于历史单产的范围低值。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冬小麦的单产很有可能要高于这一值,而基于1986年至2015年的单产趋势来看,2016年的单产大概在47蒲/英亩左右。
所以,假如冬小麦的最终种植面积真的在3660,9万英亩左右,而用80.6%的收割率和趋势单产47蒲左右,那么2016年的冬小麦产量大概在13.87亿蒲左右,而这一产量,将比去年增产1700万蒲。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种植面积来判断今年冬小麦的供需情况,不确定性依然很大,而单产将是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