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维持震荡调整,价格走势逐渐趋稳。据统计,截至9月9日11时,CP43豆粕全国日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吨,下同)在3422元。其中主要产区油厂平均出厂价格在3386元,主要销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在3470元。东北三省地区售价为3260-3400元,华北地区3300-3380元,华东、华南地区3380-3420元。场内交投气氛与外盘涨跌基本同步,需方周期性采购需求量还是比较可观的。预计短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料继续筑底,成本高企及陈豆吃紧仍将限制油厂的让利空间,但政策性压力以及美国丰产预期依然给市场带来压力。方向明确前,粕市短期内料难出现巨幅波动。主要关注一下几点:
油厂压力不大 后市现货可能阶段性偏紧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主要油厂豆粕销售压力并不是十分明显。8,9,10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骤减(8月260,9月250,10月也在200左右)以及需求逐步向好,使前期积压的豆粕库存从市场上游环节已逐步转移到中下游流通环节。同时,饲料养殖企业“双节”备货也已陆续展开,亦给当前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山东某大型饲料企业8日在3350-3360元/吨的价格区间内定购了1.2万吨豆粕,加之此前陆续建立的库存,估计其节前备货任务已完成近半。此外,进口陈豆成本高企也给油厂报价提供了一定支撑。根据估算,目前沿海地区主要油厂豆粕理论成本价格在3300-3400元/吨之间,与当前售价基本持平,一些进口大豆成本偏高油厂则承受较大亏损;东北地区理论豆粕成本集中在3240-3340元/吨附近,油厂利润空间也比较有限。不过,随着新豆上市日期的临近,市场压力已有所表现,多数油厂目前仍选择积极出货的销售策略,可见其对后期市场情况依然心存顾虑,不愿承担过多的库存风险。但出于对国产大豆大幅减产的预期,目前并不宜过分看空后期市场。根据本网预计,今年黑龙江大豆减产幅度将达到26.6%,大豆单产接近2007年,几乎创历史新低。由于有08年储备大豆作为补充,市场整体供应能够得到保证,而新豆集中上市对豆类产品价格可能也不回造成太多打压。
终端稳步走强 双节后可能转弱
发改委数据显示,9月2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2.14元,比上月底上涨7.1%,连续13周小幅上涨;猪粮比价为6.61∶1,比上月底上涨4.8%,比盈亏平衡点略高。生猪规模饲养略有盈利。当前生猪价格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冻肉收储的政策扶植,虽数量不大但心里提振作用还是比较明显;另一方面,猪肉消费逐渐向好,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大专院校的陆续开学,以及国庆、中秋的逼近,猪肉消费的预期不断向好,猪肉价格也不断上涨,这也是生猪市场的主要支撑。不过,有关部门表示,我国生猪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缓解。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5006万头,比上月底小幅增加0.6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806万头,比上月底下降0.49%,连续5个月下降但降幅明显减小。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为1716.9万头,比上月下降1.41%,但同比增幅依然高达28.51%。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生猪供应前景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在国庆、中秋需求高峰过后,生猪价格可能随即回调。不过,较高的存栏水平意味着后期养殖市场对豆粕的钢性饲用需求依然可观,但农副产品价格的价格的波动依然会对养殖主体的采购信心造成影响,从而造成暂时性的需求疲软。
美豆丰产在即 但初期底部坚实
国际方面,业内关注最多的当属天气对美豆产量的影响以及美盘下一步的走势。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中西部作物带气温将有所回升,使9月中旬美国产区霜冻可能性降低。在缺乏天气威胁情况下,投机商削减市场风险升水,增添大豆市场防守基调。鉴于 7 月凉爽、 8 月降雨良好及作物优良率逐步改善的局面,大多美国专业机构在政府公布最新作物产量报告前上调对产量的预估:目前业内普遍预计新年度美豆单产在43-44.1蒲/英亩,那么产量将达到32.66-33.72亿蒲,较之上月USDA报告的预期增幅明显,故产量增加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不过,虽然美国大豆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南美陈豆库存水平较低,同时我国新年度大豆预期减产,所以在南美大豆批量上市前,全球供应基本面形势仍将趋紧。所以,在此期间CBOT大豆期市底部支撑仍较为坚实。另外,阿根廷局势再次进入我们的实现,数日前,为反对政府农业政策,阿根廷农户再次举行罢工示威活动。目前阿农产品交易几近停滞。由于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仍集中在美国天气方面,因此市场对阿根廷罢工消息反应并不敏感,但如果后期罢工升级,罢工时间延长,或为美豆提供更多出货机会,对期价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综上所述,作为目前国内油厂报价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如新年度前半段期价基础坚实,那么其对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支撑效应或将有所表现。
混沌投资 吴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