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芝加哥盘面的玉米虽然相对其他品种较强,但并无太强的向上动能,这种弱势似乎并不仅仅来自于供给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USDA在8月将美国玉米的单产放在168.8蒲式耳/英亩,但大部分调研过的人都认为这一单产偏高,并觉得单产在164-165蒲式耳这一区间相对合理,盘面的价格没有在8月供需报告后继续下探,也说明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认可这一单产。
同时,我们看到对应的需求端,这是为什么目前玉米也无向上的可能。这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目前的出口预估1850百万蒲到底有没有可能达到,在南美玉米被大部分亚洲需求者采购以后,新作的整体需求依然偏慢,目前美国新作出口销售为223百万蒲左右,去年同期测是365百万蒲,这是2005年以来最低值;自从2005年以来,八月中旬的出口销售占最终出口目标比范围是8%-42%,平均为18%。而USDA目前的销售进度是目标的12%。较差的需求、美元的相对强势和其他出口国较大的产量,都有可能使得这种情况持续。
另一方面,担忧来自于全球经济衰退和危机所导致的商品需求萎缩。目前较差的需求意味着,需要更低的价格来提升更多的需求。宏观经济对于玉米的影响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程度的供给量下,玉米的市场均衡价格在需求较差时要比需求好的时候更便宜。我们用玉米的期末库存比和当前的农场价格可以看出这一关系。根据2007年至2015年的期末库存比和农场价格的关系,目前USDA预期的玉米期末库存12.4%,将对应市场大概4美元左右的价格。在出口需求可能比预期下调的情况下,库需比有可能达到13.3%,这将对应大概3.8美元的价格。根据USDA的模型,目前的芝加哥盘面价格3.77美元,对应大概3.6美元左右的农场价格,而这大概20个美分的折价,可能是目前市场在宏观环境下,给出的下行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