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便宜的ddgs进来时,是先替代豆粕还是菜粕,要看豆粕和菜粕哪个贵.比如,在水产料中,菜豆粕比价0.98以上就是贵了,那么一定替代菜粕.
说ddgs和菜粕的关系更直接一些,其意思是:如果用ddgs替代豆粕,那么配方中将剩余更多ddgs和菜粕这样的低蛋白原料,那蛋白原料部分就太大,能量就不够了。当然,可以添加高能原料如油,但又面临制粒难度加大的问题,毕竟ddgs中已含油(但ddgs的能量还是不如玉米),这都是饲料的工艺问题了的。
回到赚钱的角度来看,盘面5月豆菜粕价差,是一个不容易做扩的月份。一是因为后面是水产旺季,需求好,所以库存大一些,也不是问题.二是菜粕库存几乎都是进口菜粕,数量透明,底牌清楚,容易为逼仓的人所利用.毕竟菜粕价格跌了很多,逼仓所需的钱少了很多。
9月豆菜粕价差,则要看6-7月和8-9月的跷跷板关系.2013年,6-7月份菜粕需求很大,结果到了8-9月,供应不够,价格只能涨;2014年正好相反
大概测算,给定很小的菜籽到港,2015年6-9月的菜粕供应能满足水产料和鸭料的正常需求(22%之于水产料和10%之于鸭料),剩余库存恰为中性.这又是脆弱的跷跷板关系。
不过9月的价差也很小,是个无风险,有潜力的合约,只是推动其发生变化的因素,恐怕要到6月才能彻底明了。
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有菜油抛储,菜粕有豆粕压制且豆菜粕价差已很小,指望中国的油或粕涨起来,把压榨利润打开,并不容易,主要还是看原料能否跌下去让国内积极进口,微博的利润只会消弱大家的买兴。
大概看了一下,如果说要把豆菜粕价差拉到水产和鸭料正常使用,1-5月份平均一个月需要进口8船菜籽。不过6船理论上也足以将目前价差拉开一些,但还是逼仓的问题,避免不了,没有足够多的库存。这还是一个跷跷板的关系。。。是个无法逾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