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010年初回顾:
1-2月,金融海啸余音未退,CBOT大豆再次回到跌势之中,2月底,美盘大豆几乎二次试探2008年12月的低点。但国内的收储最终还是使外盘受惠,较大的内外盘价差使得国产大豆基本退出压榨领域,刺激进口大豆压榨采购,体现“中国需求”。
3-5月,各国救市,世界经济逐渐回暖,原油价格反弹,美元指数下跌。同时,在南美减产和美豆库存降低的炒作下,美豆期价强劲走高。
6-7月,国内大豆供应短时间内较为充足,市场预期庞大的国储大豆可能进行抛售,廉价的南美大豆与北美展开中国采购需求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生长期天气良好没有炒作题材,面对这种情况后市大豆市场将面临着庞大,廉价的供应,内外盘大豆高位回落。
8-12月,随着大豆收割季节的到来,美豆创纪录的单产一直成为市场上涨的阻力,但是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元的贬值却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美豆价格在880-1100美分区间内震荡前行。
2010年上半年,在南美豆丰产压力压制之下,美豆盘面延续自2008 年底以来的长期整理形态,盘面走势波澜不惊,在900‐1050 美分区间震荡交投,守住了底部区间。
2010年下半年的走势上扬突破则继续依靠中国不断刷新纪录的采购进度,以及全球流动性增加引起通胀预期,然后调整后紧接着是拉尼娜引起的阿根廷种植延迟担忧刺激再度上涨。
2014年–至今行情回顾:
1-5月,美豆出口需求强劲,本土库存见底供应紧张提振外盘豆类基本面。美盘在此刺激下基金买盘大量买入。引发一轮上涨。
6-10月,持续供应宽松击穿基本面支撑的的原油8月开始走软,同时全球政经呈现通缩以及区域经济分化,地缘政治危机的情况,美元指数走强,经济担忧加剧,大宗商品整体转熊。而连续坚挺的大豆价格刺激扩种,USDA大豆种植面积创纪录,天气完美,整体产量预估持续增加引发抛盘。南美种植早期收到干旱影响,但是扩种,增产预期仍在。9月底,10月初盘面创出904的低点。
10-12月,10月到11月美国豆粕逼仓引发美豆快速反弹。12月市场监测到中国采购持续超出去年进度,产区库存转移,压力减轻,以及农民低价销售意愿降低为大豆在1000大关铸下阶段底部。期间原油价格在供大于求,OPEC不减产的背景下,持续创出新低。
值得留意的是,两个年份,一个是走向商品牛市的节奏,一个是熊市初期形成的格局。同时2009年供需矛盾的突出性也和今天大不,这两点对于后市走势判断十分重要。希望大家比较的同时,能够保持独立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