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候,虽然作者执笔时已经到了新的一年,但回顾过去一年外盘农产品的情况,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分析的。简单地,不得不说这是波动巨大的一年,下面是芝加哥玉米、小麦和大豆的2014年最高点、最低点和12月31日的收盘价格:
2014年所有的利空信息都来自于巨大的供给,这是产量创纪录的一年,但同时伴随着谷物世界期初库存较高和美国大豆的结转库存非常低(在管道中几乎没有任何库存)。当然,利多的消息几乎都来自于需求。很有意思的是,在三大品种几乎在最高点的时候,你听到的都是大豆的需求将会变差,玉米和小麦的需求也一样。实际上,在过去10年的牛市行情中,在如此高的价格下,你几乎很少看到需求的下降。反之,因为中国蛋白消费的高速增长,大豆的需求实际上还是增加的。玉米的需求也有些类似,唯一一年出现过需求萎缩的是2012年,但那并不是因为价格处于高点,那仅仅是因为当时美国没有那么多的玉米可供消费,那一年世界消费了极多的小麦。
创纪录的世界产量使得市场处于大熊市之中,在秋天下跌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谈论7美元或者是8美元的大豆,3美元的玉米,4.5美元的小麦。同时,还谈论三大品种不仅仅会下跌,而且因为世界巨大的供给,它们会在未来几年一直处于较低的价格区间。玉米和小麦的价格确实到达过3美元和4.5美元,但没有停留很久就立马反弹了。实际上,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在美国开始收割的时候就已经反弹了一大截。
所以,农产品的大宗牛市行情是否真的结束了还是停止了?答案的核心则来自于世界作物的产量究竟会怎么样变化,跟需求是否会增长没有任何关系。中国的中产阶级将会继续不停的增长。便宜的能源将意味着发展经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使用在食物和饮食上。如果世界的作物产量在2015年依然出奇的好,价格将会继续在底部区间游荡,但反之15年产量上的麻烦,将会立刻抬升价格,这对小麦和饲用作物尤其重要。
油脂油料,特别是大豆,需要重点注意巴西9000-9500万吨的产量是如何消化的,当然,还有预期中的美国2015年将会继续创纪录的大豆种植面积。美国大豆强劲的需求和基金对大豆期货极大的买兴,使得大豆的价值在生产者面前被高估了,至少现在看是这样的。因此,我们的意见是,重点关注农民会在明年种什么,而又将会以什么价格卖掉这些作物,当然别忘记,天气也会是重中之重。
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是,今天芝加哥盘面的情况,市场的供需,都跟2006年以前的结构大有不同,包括成交量、资金的动向以及每天的涨停板等等。世界上永远都不缺乏想要得到高回报率的资金,尽管有时候可能只为了那更多的1%或者2%。那些资金,将会在任何产量问题有可能出现之前进入市场,也将永远比我们这些身在这个市场中的人,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