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从3月合约上市以来,近远月原糖合约之间的价差总是在前期保持较高水平,而在近月交割之后,次近月合约逐步回归现货,其中主要是泰国等库存压力持续较大,而远期天气升水持续存在,当月间价差处于较高水平时现货商总是将现有原糖库存延后交割,造成过剩压力持续后延。9月份之前市场一直关注10月合约即将交割的阶段与3月合约的价差问题,以及最终压力是否会在10月合约上得到释放。
随着ICE10月合约的顺利交割,市场日渐明朗。据数据统计10月合约共交割约52.9万吨,其中来自泰国糖12.06万吨,巴西糖28.1万吨,中美洲糖11.66万吨,还有秘鲁糖约1万吨,这是2009年以来秘鲁五年间第一次在纽约原糖交割。
笔者认为,国外原糖及国内郑糖的急速回升均为价值回归的过程,基本面本就无需如此悲观,但急升过后将何去何从?未来行情将如何演绎?全球去库存化仍难一蹴而就,解决需求疲软问题仍长路漫漫,筑底缓升等待消费数据不断确认或是关注主线。此外,对于2014/15全球供需平衡表市场主流有两类观点:小幅缺口和小幅过剩。在全球供求平衡观点分歧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其中的一致之处,即2014/15榨季全球食糖供求将处于平衡附近,这意味着此前连续四个榨季的较大幅度过剩状态将结束。除了消费还有什么因素牵绊缺口与过剩的天枰?也许天气因素将尤为重要,天气的天枰只需略略倾斜,供求平衡的最终定性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一、全球去库存化过程仍将持续
2013/14榨季(10月-9月)即将落下帷幕,预计过剩较之前预期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亚洲地区(印度、巴基斯坦、泰国、中国和印尼),这抵消了非洲和巴西的产量低于之前的预估。但展望2014/15榨季,情况或将有所好转,库存进一步累积的压力将有所放缓。
展望新榨季的供需问题,无论2014/15榨季全球食糖供求是小幅缺口还是小幅过剩,我们都不可否认的要去面对此前连续四年过剩遗留下来的高库存问题。也许升库存周期已经结束了,但去库存化的过程仍任重道远。据F.O.LICHT数据估算,截至2013/14榨季全球食糖库存处于7608.27万吨,相当于2013/14榨季全年消费量1.756亿的43.33%,也就是库存消费比高达43.33%,这个库消比的数据与2008年过剩周期之时有所相近,彼时2006/2007榨季、2007/2008榨季库存消费比分别为45.99%何44.59%,解决高库存的问题,唯有消费不断启动。
二、 国内新榨季伊始 过剩库存已结转
国内供求平衡表的情况要比外围市场清晰的多。按照国内的榨季惯例,进入10月已然进入了2014/15的新榨季,9月底的库存已结转完成,全国工业库存191万吨的数字历史最高,再加上加工糖的库存应该有不低于250万吨的陈糖。250万吨的陈糖,按照国内1500万吨每年的消费状态,两个月即最迟12月中应该销售贻尽,届时国内各糖厂均刚刚开榨,各生产线刚刚启动仍需检修,而今年闰九月的时令又使得春节销售期多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即使不出现霜冻、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阶段性的供求仍然会是偏紧的。笔者认为,国内白糖的高库存是一个暂时过剩的状态,现货价格不高至很高水平,国储的600多万吨库存是不会流通到市场中来的。因此,国内供求最为过剩的时点已然过去,旧榨季1700万吨的供给,1500万吨的需求所呈现的现货无论如何都销售疲软是符合常理的。
三、最坏时刻已然过去 未来天气重点关注
市场最悲观的时点,是挑战也是机遇,最坏时刻迎来了最好时机。郑糖连续的急速回升,尖底已然形成,无论后市是否再有回探确认,2015开头的新榨季合约再跌破4200元/吨、4300元/吨的整数关口的机会可能将不复存在。在全球这样一个2014/15榨季处于平衡边缘的格局状态,我们会比以往更关注天气的变化因素,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主产区的天气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弹性数值都将呈现日趋增加的局面,对郑糖后市的行情演绎我们仍谨慎乐观,新糖年度销售均价看齐生产成本仍为长线投资者的第一目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