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我写短评的时候了,还是不太愿意写。
市场的分歧越来越大,我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小。我认为菜粕的问题还是老问题,以9月底10月初显性库存做起初库存,华南菜粕5万吨左右,沿江流域40万吨。而去年10月初菜粕库存为零。四季度的菜籽数船来看,菜籽进口和去年相当甚至略多。也就是说供应同比增加;需求端,传统的水产旺季逐渐过去,华南消费主要在鸭料。从目前华南的豆粕-菜粕的价差 来看,从8月底9月初到目前价差拉开后又缩小,鸭料中的菜粕用量很难继续增加。从现货了解来看,华南鸭料的用量也没有入之前预期从3%调到8%,还是维持4-5个点用量上,这对菜粕的去库存相对比较慢。
DDGS是目前市场关注比较大的问题。目前DDGS港口库存80-90万吨,美国8月海关数据显示出口中国的酒糟有47万吨,比上月少7万吨左右,并没有出现锐减。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在8月18日钱拼命的装船导致,那么,在11月份前国内DDGS供应并不存在问题,要是9月出口维持的话将会加大杂粕的供应。另外,棉粕马上上市,对于集中供应上市的品种无论怎么减产供应阶段都不会出现现货紧张。
时间逐渐向冬季靠近,在需求走弱的时候市场可能会开始考虑冬储问题。我以为目前状态下冬储比较难。今年不会在出现去年产地去南方市场采购的现象。现货市场上,目前长江流域价差在1100相对合理,但远期豆粕报价更低,需要远期也有这么合理的价格,那么就需要相对更便宜点的远期价格;而华南市场现货豆粕-菜粕价差不足1000,冬储的必要性或者说冬储的量会降低。而目前的月差并未体现出冬储的必要性。目前盘面3月比1月低。从冬储时间来看,今年春节在2月下旬过完元宵节即到3月份,那么目前价格排列来看3月比1月更具有冬储优势。要想消化菜粕库存需要现货的豆粕-菜粕价差扩大;要想菜粕囤到年后需要有较好的月差来仓单仓储费。目前看条件都不具备。所以,窃以为菜粕还未见到最艰难的时候,
月差需要扩大,豆粕-菜粕不能把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