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份以来,国内外铝市比值和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去年6月最低的出口比值5.9,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大幅回升到8.7的进口比值,从出口一度重新回到进口格局。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铝市格局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格局是否能够长期维持?我们希望能够借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减产幅度超过预期
尽管我国原铝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行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2月我国共有约140家电解铝企业,前20大电解铝企业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约71%。相对而言,国际市场上,美铝、俄铝和海德鲁铝业2007年的年产量加起来超过了1000万吨,扣除中国产量,约占西方产量的30%。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市场上电解铝市场处于寡头垄断格局,行业集中度高。在面对行业风险的时候,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2008年10月以来的有色金属暴跌过程中,尽管全球电解铝均大幅减产,减产总产能接近400万吨,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本应具有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优势的中国电解铝企业竟然占到减产总产能的67%!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到,7-9月我国电解铝产量基本稳定在114-117之间,如按每月114万吨计算,但是从10月份开始,电解铝产量大幅萎缩,10-12月3个月的时间内产量减少了约32万吨,折合成全年128万吨!另外,废铝供应量也随着价格的大幅下降而急剧放缓。废铝的月度进口量在18-20万吨之间,但是自11月起废铝进口萎缩至14万吨左右,大大减少了国内的供应量。11-12月废铝进口减少约10万吨。
2008年 |
7 |
8 |
9 |
10 |
11 |
12 |
铝材产量 |
133.48 |
131.92 |
131.41 |
126.54 |
110.9743 |
121.73 |
氧化铝 |
210.37 |
215.56 |
204.98 |
193.56 |
165.1 |
176.22 |
铝锭产量 |
113.35 |
117.9 |
114.13 |
108.8 |
101.52 |
102.3 |
废铝进口量 |
20.7424 |
18 |
22.6843 |
19.5077 |
14.304 |
13.6927 |
二、收储减少流通量
2008年10月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之后,国内地方政府和国家储备积极采取收储政策,以图通过直接购买铝的形式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国内售价。据报道,云南政府斥资100亿收购有色金属等,其中包括18万吨中国铝业云南铜业分公司。另外,国储在1月份宣布收购30万吨电解铝的政策,也变相的减少了国内的流通量,短期内人为的制造了国内的紧张格局。粗略算来,单是云南地方政府和国储就在1月份减少了国内48万吨的供应量!
从以上的两点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国内供应量的减少以及收储导致流通量的减少,国内3个月内减少的供应量预计在80万吨左右,短期内导致了国内的供应紧张,现货出现升水的格局。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分析的是,到底是这种升水格局能否长期维持?它是一种短暂现象还是会长期持续?让我们来继续分析。
三、但是,价格回升,新投产开工在即
尽管国内铝价大幅反弹至12000左右,但是氧化铝价格依然维持在1800-1900元每吨的水平,跟国际市场到港价格持平。按目前氧化铝、电价0.4,计算,国内冶炼企业现金成本估计在11000元每吨左右,综合成本在12000-12500左右。据安泰科统计,由于10月份以来价格大幅下跌,国内有约200万吨左右的新产能推迟投产,预计这部分产能将在2、3月份投产。
四、进口铝锭涌现
1月份中下旬铝锭开始出现进口少许盈利。由于国内铝锭现货出现升水,即使按照85的贸易升水进口,铝锭也存在300左右的进口盈利,约相当于价格2%。据报道,节后有部分贸易商进口铝锭到货,该部分量在2-3万吨左右。一旦进口盈利继续存在,并且不断提高的话,进口量可能将大幅增加,从而抑制国内比价。
五、高比价抑制出口消费
实际上,对国内铝比价走高产生抑制作用最大的应该是抑制出口,尤其是以前靠国内比价偏低而蓬勃发展的出口铝材或者铝合金加工企业。从下表的数据来看,铝材的月均出口量在18万吨左右,而铝合金则在8万吨左右,两者加起来26万吨左右。从数据来看,铝材的出口自10月份减少约6万吨,降幅达35%。10-12月出口累计减少铝合金出口则从8.8万吨左右降至3万吨,降幅65%。10-12月累计减少出口16万吨左右。短期内需求恐怕将进一步受到抑制。
2008年 |
7 |
8 |
9 |
10 |
11 |
12 |
铝合金出口 |
8.8593 |
8.7984 |
5.6416 |
4.1611 |
2.9541 |
3.1058 |
铝材出口 |
19 |
18 |
17.78 |
17 |
11 |
11 |
综合上述五点来看,短期来看,如废铝按照30%金属量计算,10-12月我国铝供应减少量约80(32+48+10*0.3-3)万吨。而同期我国铝的消费减少量约31万吨,我国供应的减少量远大于消费的减少。并且,从铝材的生产数据来看,10月份以来铝材的放缓程度远小于产量的减少。按每月132万吨铝材计算,10-12月铝材产量(用了衡量铝锭的消费量)减少36.5万吨左右,远小于同期铝产量的减少。
长期来看,国储和地方政府收储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改变产能过剩格局。截至2008年年底国内电解铝产能在1850万吨左右,08年产量在1315万吨,产能严重过剩。加上行业集中度低,未来一旦价格反弹,产能将持续释放,因此在供需过剩的市场格局之下,铝价上涨空间不大。未来国内可能面临价格持续低迷,产能利用率偏低,国内铝材和铝合金出口大幅萎缩的局面,极端情况下国内铝材和铝合金出口全部停止,国内全年将过剩312万吨(26*12)。据易贸测算,2009年预计将比08年产量减少100万吨左右,但仍然难以抵消出口消费的放缓。国内仍将是供过于求的格局,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仍然处于持续低比价格局。
混沌投资 付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