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豆在过去数月中表现持续独树一帜,大起大落,那么这背后都隐藏什么样的逻辑呢?
笔者认为大的规律始终在市场多空是在交易长期矛盾还是短期矛盾的问题。
长期看非转食品概念在豆一身上的体现,国产豆在当前价格下种植和供应萎缩。
短期看,今年还有抛储的压力,同时减产可能没有那么多,另外,奇高的国产豆进口豆价差会进一步刺激替代发生,令食品豆有限的需求受到冲击。
详细看供需的话:
根据大豆网的数据,1415年面积下降,单产提高,实际总产下降幅度在7-8%,达到1160万吨,这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国内食品豆的刚性需求量了。
要产量不上去,那么国产大豆库存继续坐吃山空。从这点上看,国产豆无疑是有想象空间的品种。美豆丰产背景下,未来国产豆脱离油用豆走向食品豆体现自身非转价值的过程也是盘面底部不断上移的过程。
- 食品豆替代和非转豆的刚性需求的数字究竟是多少
- 直补政策的实施究竟会如何
- 价格市场化之后,农民的种植意愿是否有可能回归来恢复供应
因此,对于国产豆目前的4500-4600僵持状态,市场还处在不确定性的博弈之中,但随着时间推移,长期看,国产豆的价值还是会更加明显的体现在非转概念上并逐步脱离油用的目的(高端油脂产品继续存在国产豆油用的价值,但是恒大式的高端,始终是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