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进口国的政府愈发担忧,全球糖价下跌可能拖累本国糖价走低。过去一个月,印尼官方宣布,由于国内糖价下跌,减少发放进口配额。与此同时,中国糖业向精炼糖厂施压,令其停止进口。印度政府提高了进口关税、马来西亚精炼糖厂游说政府停止发放进口配额。
另一方面,独立的精炼糖厂一直在进口,并将进口计划提前。由于白糖和原糖均是远月升水,糖厂储存糖是有利润的。但糖厂的库存最终还是会以精炼糖的形式再出口。
换句话说,供应过剩的问题只是被推后了而已。从图表可以看出,供应过剩的局面被有效推后,但也是由于巴西产量下降、部分压榨工作从2014年四季度推迟到2015年第一季度,导致可供出口的糖减少。泰国和中美洲的糖商不太可能把糖囤积太长时间,因为四季度北半球将进入收获期。我们预期,期货合约到期将再次充当糖的清算机制。展望未来,2015年二季度仍可能有小的供应缺口,但随着5-3月价差扩大,部分一季度的过剩量可能会转移到2015年第二季度。
一些未知事件可能对2015年上半年的糖供应产生重要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巴西产量以及收获尾期会持续多久。我们已经下调了巴西糖产量预期,但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由于乙醇利润好于糖,因此一旦产能释放,加工厂可能把把更多甘蔗用来生产乙醇。产量的不确定和乙醇比例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甘蔗越少,加工厂对价格信号的反应越迟缓。天气方面也存在不确定。预报显示10月有雨,可能导致巴西中南部的压榨放缓、甚至停止,田里未砍的甘蔗会更多。澳大利亚出现大降雨,迫使加工厂暂停加工。泰国天气干旱,印度天气状况各异,中美洲也面临旱情。
各国变化:我们下调了对巴西中南部2014/15年度产量预测,将糖出口预期下调24万吨,至2280万吨。这主要会在四季度的数据体现出来,我们将四季度的原糖出口下调了20万吨,至550万吨。这一调整并不意外。截至7月15日,压榨总量高于去年,但受干旱影响,单产大幅降低。2013/14年度平均单产为80吨甘蔗/公顷,但今年我们预计单产为73-74吨/公顷。
除单产外,还需要估测还有多少甘蔗会被压榨。今年早些时候普遍担忧加工厂的压榨能力。但受干旱影响,生产环节的瓶颈从压榨能力转向了甘蔗供应量上。目前进入年度后期,很多地区的甘蔗发育不充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加工厂可能倾向于放弃收割。据估计,下年度可能有多达2000万吨甘蔗被弃割。在当前的时点上,考虑到很多加工厂面临资金问题,我们仍然认为工厂会尽可能加大压榨量以降低单位成本。
我们将甘蔗含糖量(ATR)从134.5公斤/吨上调至135.5公斤/吨。自6月份以来,Unica的数据显示甘蔗含糖量较去年大幅回升,考虑到天气干旱,这也并不意外。含糖量上升抵消了部分甘蔗压榨量下降的影响,我们将产量预测下调700万吨,至5.68亿吨。一个关键问题是生产糖和乙醇的比例。视价格为最佳指引的人目前肯定认为生产糖的比例在降低,因为即使不考虑现货贴水,乙醇价格也比糖更具吸引力。但随着年度进入尾声,灵活性有所下降。此外,一些工厂还有美元债务,相比生产乙醇在国内出售,他们更倾向于生产糖来出口。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将生产糖的比例从45%小幅下调至44.8%,因此,糖产量预期也下调了32万吨,至3290万吨。
8月份,泰国原糖出口改善,但仍非常迟缓。虽然今年糖产量增加,但出口较去年减少50万吨,较2012年减少170万吨。每年这时候,市场会转向物美价廉的巴西糖,而对泰国原糖需求下降,这也是泰国出口迟缓的原因。我们维持对本季度原糖出口预测不变,但估计约有100万吨原糖还未签约。工厂可以将还未售出的糖放到明年,但对已经售出的糖,多数贸易商无法继续推迟船期。持有泰国糖的人,倾向于将糖以平价在10月合约上出售,而不是折价直接在现货卖出。因此,过去一个月里现货贸易异常清淡。除非贸易商找到买家,我们认为大约有50万吨或更多糖会在10月合约上交割。
白糖出口也迟缓,而且与原糖不同,我们认为很大一部分白糖仍在加工厂手里。这表明加工厂能够将大部分货放到后期再卖,加之伦敦期货3-10月合约价差扩大,也令他们惜售情绪上升。
印度精炼糖厂也在利用远月升水进行操作。2014年三季度开始以来,印度已经从巴西中南部购买了42万吨糖,因此,我们将印度该季度的原糖进口上调5万吨,至55万吨。另一方面,精炼糖出口迟缓,截至目前仅出口了11万吨。考虑到白糖的持有成本,我们将10万吨高质量白糖(HQW,猜的)出口从2014年三季度的平衡表上转移到2015年上半年。进口方面,印度政府将进口关税从15%上调至25%,但我们认为此举影响有限,因为印度目前没有进口。出口方面,现在不确定明年是否还会有原糖出口补贴。WTO否决了印度出口补贴政策,但印度政府还是会继续实行。印度政府首要任务是清理甘蔗欠款。目前我们对印度原糖出口没有预测。预计当地精炼厂会采购一些国内原糖,因此,我们下调了上半年的原糖进口。
和印度情况类似,孟加拉精炼糖厂也增加了进口。自7月初以来,该国进口了约44万吨糖,因此,我们将三季度的进口预测上调15万吨,至55万吨。孟加拉精炼糖厂能开具6个月的信用证,因此,他们更具灵活性,备货期可以更长。
由于印尼政府发放配额数量减少,并且是面向精炼糖厂,我们将印尼三季度原糖进口从100万吨下调至80万吨,但对四季度的进口预期维持不变,因为印尼新政府将于10月份上台,预期会增发配额。
今年7月,纽约原糖期货跌破了维持4个多月的区间,国际糖价走弱导致中国进口增加。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口了约30万吨巴西糖和泰国糖,据悉8月份也从巴西及其他一个亚太国家进口了至少42万吨糖。据我们了解,一些精炼糖厂的库存能维持到四季度中期之前,还有一些糖厂在2015年一季度之前都库存充足。因此,我们认为,近期由需求层面引发的大量采购提前实现了,因此,我们将中国2014年三季度的进口预测上调了约25万吨,至100万吨,但将2015年一季度的进口下调了约15万吨,至40万吨。
据悉,中国糖业协会在8月中旬和精炼糖厂达成协议,糖厂在9-12月期间不再进口糖。但就我们所知,由于政府没有介入,并没有具体的措施来限制已经签约进口糖到港,也无法在货到港时分辨哪些是在上述协议之前就进口的。此外,中国精炼糖厂目前境况尚可,因此,我们认为该协议的影响有限,进口量主要还是取决于内外价差。
2014/15年度即将开始,近期我们将产量预期下调了30万吨,至1200万吨(白糖值)。消费预期维持不变,在1480万吨。因此,糖供应缺口扩大。加工厂结转至新年度的库存可能高于正常水平,导致新年度实际供应增加,但仍然无法弥补供应缺口。此外,2015年还有新的加工厂投产,日产能可能达到2000吨,这会刺激需求。总而言之,我们将中国2015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进口分别上调约10万吨和50万吨。但我们可能降新年度的产量下调约50万吨,这预示着中国进口预期有上调潜力。
北美地区,我们认为,除非奇迹出现(天气),今年墨西哥的产量将低于602万吨,可供出口量仅150万吨左右。保守估计出口量不会超过40万吨。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平衡表显示,美国的库存消费比为6.9%,美国可能需要增发2015财年的关税内配额数量,这会使库存消费比达到13.5%-15.5%。我们预测政府会增发70万吨配额,这一数字也许更少,取决于墨西哥已经出口的570万吨糖中有多少进入美国市场(传言称合同中有一个条款,允许出口糖重新进入墨西哥国内或美国市场)。此外,无论墨西哥还是美国,如果新糖产量好于预期,可能导致配额增发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