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全球加工产能从2200万吨增加到4160万吨,即将投产的产能还有中东北非区域的650万吨,亚太地区的510万吨,印度次大陆530万吨,赤道及下撒哈拉地区270万吨。
中东、北非地区目前产能1700万吨,产量1300万吨,消费量2900万吨,仍有扩张空间。但是现有工厂已经面临比较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由于过去几年收储,造成巨大的内外价差,进口和加工厂产能增长也非常快。2014年日产能3.23万吨,300天则对应加工量970万吨。而2010年时产能仅为300万吨。在这样大的产能面前,国内减产和收储都不能改变糖价同国际接轨的命运,而由于融资进口的需求,实际在国内现货库存高企的今天,配额外进口盈利已经是奢望了。我们看到棕榈油,大豆等农产品在过去产能扩张后,都面临长期进口亏损运行模式,由于目前国内糖产量和消费缺口需求只有100-200万吨,而面对900万吨的原糖加工厂产量,可以看到原糖加工产能是严重过剩状态。那么原糖加工厂为了生存,只能通过单边做多的方式来做多原糖,造成国内进口量总是不断超过预期。所以目前市场的下跌,并不是国内产量过剩造成,而是进口过剩造成,而全球平均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成本,泰国,印度,甚至巴西在15/16榨季仍然有增产的可能,那么熊转牛的希望或许还将延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