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驱动。由于需求是一个很难量化,且变化节奏比较慢的变量,本文分析更多篇幅放在供应端。(1)关于菜粕的供应。2013/14年度预计450万吨的菜籽进口,4-6月份平均每月进口55万吨菜籽。随着长江流域菜籽的陆续上市,面临着国产菜粕的集中上市。我们假设2013年菜籽产量940万吨,略考虑面积与单产度波动不大的情况下,2014年用910万吨的菜籽产量进行平衡表预算。6-9月份国产菜籽按照70%的压榨比重分配假设,4-9月我国菜粕供应同比增加5.7%左右。从供应节奏来看,这部分供应则从6月份后开始集中增加。(2)关于国内豆粕供应。由于国内豆粕供应主要靠进口大豆来完成,我们的供应分析忽略豆粕的进出口。我们直接将进口大豆折算豆粕来考虑,按照6600万吨的进口预期下,4-9月份豆粕供应同比下降3.3%%。若考虑压榨结余4-9月份的供应幅度同比则会进一步下降。从供应的节奏上来看,预期大豆在6-7月份后进口预期下滑。即使进口量提高到6800万吨,从目前的进口预期来看,只会加大5-7月的供应压力或略微提高7-9月份的供应量。但总体上7月后豆粕的供应压力会减轻。从上述供应节奏上来看,菜粕面临着国产的集中上市,对极度缺乏的现货市场具有缓解预期,而大豆则在预期在7月份后进口下滑。6-7月份左右菜粕的供应压力大于豆粕,而豆粕供应预期略显紧张。若按照6600万吨大豆进口预期,则下半年的蛋白粕还略显紧张。
关于价差。
![]() |
豆粕-菜粕现货价差在800附近持续了近3个月左右,最近才略微扩大;菜粕-棉粕价差从1月份开始处在近几年的价差低位;与DDGS的价差处在500元/吨附近的位置。从价差来看,菜粕的蛋白性价差要弱于豆粕、棉粕、DDGS等蛋白料。从调研情况来看,江苏地区禽料饲料厂有的从去年8月份开始已经不再用菜粕;华南地区菜粕在禽料配方中也被压缩到尽量低的水平。若如我们预期下半年蛋白粕略显紧张,目前的豆粕-菜粕低价差情况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释放菜粕的需求。因此,豆粕-菜粕价差扩大存在扩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