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节之后,市场对于4月和5月的豆粕价格与榨利就不看好-----国内巨量的到港和清淡的需求让市场参与者都体现出普遍看空的心态。而最近,似乎有更多的因素参与到这场供需博弈中。
首先,国外:CBOT形成近强远弱
- 1.3亿蒲式耳的紧张旧作结转库存:持续良好榨利与国内需求带来的开工动能依然很强劲
- 美国进口南美豆达到创纪录的数字
- 南美贴水在承受美豆走强,雷亚尔贬值,中国买兴清淡的空前压力的情况下已经下跌到少见的100美分以下
- 改善的南美物流使装船速度不再像去年那样令人担心
- 市场预期南美,北美供应增加带来的巨大的新作供应压力
再看国内 :到豆压力和清淡需求形成市场看空豆粕的主要动力
- 4月5月总计1300万吨的连续大豆到港,单看数字上绝对是个挑战
- 经历禽流感侵扰和生猪养殖持续深度亏损的畜禽基本面
- 历史压榨成本居高不下油厂成本压力巨大
- 国内贸易融资出现困难,贸易豆违约事件发生
- 到港压力与养殖低迷刺激终端维持低库存随买随用的态势
但是实际市场却在四月后半程逐步走出熊市因素并上演一波逆势上涨的行情,全国43%蛋白平均豆粕价格上周末就已经反弹到3700元。回顾四月以来的国内的豆粕消化能力与需求,市场之前似乎意识到:
首先,国内四月前三周汇的国内整体平均单日压榨量在20万吨左右,如果下周维持此态势,预估四月整体压榨很可能达到并突破600万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字,意味着市场其实已经在消化供应压力。需求即便不好,但是我们也看到下游的采购库存水平没有大幅增加。这说明目前的采购进度与提货基本反映并匹配了国内养殖的需求。市场容量健在!
其次,整体禽类养殖处在恢复通道,同时后期的水产料会进一步体现支撑效应。五月份,只要生猪不出现大幅度存栏调整,需求还会继续恢复来支撑基本面。
接下来,大豆压力方面,违约事件波及的大豆数字在200-300万吨,伴随市场的洗船,出口,转港消息,实际到豆和有效进入近月压榨流通环节的豆子要比到港少,另外,南美贴水的走软是改善压榨利润的主要部分,这将刺激油厂尽快消化高成本的历史大豆以快速调整自身成本与产品价格结构。经历了压榨利润持续的低迷,国内油厂自身已经在供应面上做了调整(减少远月大豆采购),后期的到港压力逐步减小是必然。实际豆粕市场价格可能会在新的炒作因素浮现之前进入平稳和调整阶段,结合国内现状,现货回调的可能性更多来自于美盘盘整和到豆集中导致的短期内豆,粕库存压力飙升。后者可能还是在局部区域体现得更明显(养殖欠发达的地区,水产养殖少的内陆)。我们预计未来一个月大方向上,豆粕总体在3500-3800的区间运行为主。
最后,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要看美盘,人尽皆知的最大利空就是新作产量预期,但是在实际产量落实之前,任何可能影响产量的数字和原因都会被拿来炒作,消息一旦爆出,上升概率大于下跌。这也是后期豆粕价格可能快速上升的主要驱动。反过来回想,NOPA公布的三月压榨数字导致紧张的旧作结转库存成为基金继续做多的理由,那么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基于目前美国平稳的压榨利润和需求,美国的产量,结转库存,从别国的大豆进口量究竟要多少才能浇灭外盘市场的多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