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产业链:
1. 贸易商对接下来4-5 供需平衡来看,相对处于紧平衡,主要来自近期炼厂检修,并且4-5月份的进口量将有所减少。在目前中间库存相对偏少的情况下,贸易商认为盘面的贴水需求修复。
2. 从需求的季节性来看,PE的季节性要比PP的季节性明显。因为PE最大的一块需求来自于薄膜,而农膜又是薄膜里面的一大块,因此每年的3-4月份农膜的需求较为明显,再加上每年的11月份以后棚膜的需求开始有所增加。总体来看PE的需求季节性强于PP。
3. 目前PE港口库存偏高,但具体不能确定港口的货是哪些货,所以不能以目前港口库存高就盲目的看空;港口进口PE成本多在11600-11800,大多是质量好的国内没有办法替代的产品,因此在面临PE牌号众多的前提下,合理看待目前的库存水平。
PP产业链:
1. PP下游主要用途是编织制品42%,其次是注塑,BOPP薄膜,片材等;贸易商反映近期的BOPP膜厂采购需求较大,一般膜厂生产是连续的,停产一次将会造成上百万的亏损,工厂之前都是按需采购,在面临上游降价预期落空的情况下,下游工厂一般会在月底进行采购一批,具有一定的间歇性。
2. 2013年,国内PP表观消费量为1583万吨,主要应用于编织制品、注塑以及BOPP,分别占PP消费总量的42%、23%和17%。调研发现近几年PP下游中,BOPP膜厂扩产较多,产能也将面临一定的过剩;PP交易的合约虽然以拉丝级的通用料作为交割品,主要用于编织制品,这块占整个消费用量的40%以上,近几年这一占比也在逐步下降,但是仍是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
3.一般PP粒料与粉料合理价差为300元/吨,当前两者价差在5-600元/吨。粉料和拉丝粒料的替代主要在塑编,BOPP膜替代有限。目前粉料和粒料的价差已经超过300,已经有较大的替代性。
4.现阶段矛盾:检修造成的供应的减少,目前产业链库存压力不大,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华南库存多市场弱,预计短期盘整,目前盘面定价中心转向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