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
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目标价格按照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能够补偿试点地区棉花生产成本,并保障农民获得基本收益。
19800的目标价格,较市场此前预期的19000-19400区间偏高,市场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认为目标价格越高,则对棉农补贴力度越大,棉农可以按照更低的价格进行销售,市场价格下行的空间也就越大;一种则是认为国家对每吨棉花的补贴能力应有一定的承受极限,目前各种传言来看,不会高于3000元/吨,则以此定价,16800以上的市场价格才是合理的,期货盘面新花合约的价格在16000以下是过分低估的。从盘面表现来看,对政策无论理解深刻与否,至少市场已经本能反应向上靠拢抛储及现货市场价格,事实上,国家至少不希望在新旧年度之交,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是可以确定的。国家最担忧的,其实也并不是针对棉农的补贴力度不足,而是流通企业能否接受这一目标价格并据按此预期进行理性收购。此外目前仅对新疆地区出台的政策,内地方面也有不同的呼声,未来政策如果未对内地地区出台任何政策,则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黄河长江棉区,尤其是长江棉区的种植减幅很可能会大于预期,关于这一问题的考虑和炒作,仅仅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