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网:刘兆福
1、今年东北大豆产量下降11.8%至594.6万吨
2、全国产量下降12%至1143万吨,降至20年最低。
3、利多因素:(1)天气导致美豆产量低于前期预期。
(2)全球大豆消费量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3)中国达到产量接近20年最低
(4)达到与玉米和水稻比价明显偏低。
4、利空因素:(1)全球大豆结转库存增幅较大;(2)竞价购买的临储大豆部分转入小年消化;(3)国家临储库存较高;(4)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低于USDA预估。
5、结论:未来三个月CBOT大豆:
1、近期里继续反弹可能性大。前提是美豆产量继续下调及早霜出现。
2、中期震荡走低。前提南美天气正常、大豆产量预期不变。
3、后期低位震荡。南美天气正常、大豆产量达到预期。
未来三个月国产大豆:1、基于收储国产大豆现货前高后低。2、中期维持稳定。3、后期很难预判。
粮油信息中心:曹智
1、宏观:
(1)美国经济逐步呈现复苏的苗头。美国货币政策即将出现拐点,这对全球的流动性环境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第一次行动预计比较温和。市场基本认定联储会在九月份开始减少目前的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规模, 估计减少200亿美元。
(2)欧元区第二季度GDP 经济数据好过预期。 欧元区第二季度GDP增长1.2%。德国经济增长达2.8%,法国也出人意料地上升2.0%,西班牙仅收缩0.1%,葡萄牙更强劲反弹。
(3)联储量化宽松减码的预期开始冲击新兴市场,资金开始流出新兴市场导致汇率受压 。8月印度推出资本管制来制止卢比贬值 。8月巴西砸下去600亿美元,土耳其加息50点子,试图平息资金外逃。俄罗斯第二季度GDP增长只有1.2%,是2009年以来最差的。
2、气候:从2012年3月至今一直是处于中性气候现象,利好南美作物生长。2013秋季至2014春季维持中性气候现象的可能性最大。目前的预测是气候现象会从中性偏拉尼娜向中性偏埃尔尼诺方向过渡。那么巴西产量预计达到8800万吨,阿根廷预计达到5350万吨。
3、主要观点:(1)美国大豆单产形势还未最终确定,但市场争议不大。8月干旱和早期迟播的风险溢价很大一部分已经反映在价格里了。如果美国大豆单产没有进一步大幅度恶化,大豆价格的顶点应该就在14-14.5美元一蒲式耳之间。
(2)市场关注点已经开始转向南美气候和中国进口需求。中国在未来1-2个月的进口行为会决定大豆价格的走向。中国能否在13/14年度实现美国农业部的6千9百万吨进口预计是个关键。
(3)从目前基本面看2013/14年芝加哥大豆价格可能是前高后低。价格在美国大豆开始大面积收获时见顶,然后开始下滑。除非南美作物减产并且中国进口需求能达到美国农业部的预计,大豆价格很有可能滑向12-13美元的区间。
中粮东海:蔡庆贤
1、养殖的刚性需求继续存在。
2、关于美豆供给:(1)单产若再降,那么也许是比原来的丰收程度下降一些,对全球的供应来讲下降不多,全球的库存数字仍然是一年比一年宽松的格局没有变!
(2)内明年的替代杂粕紧张的局面预计也会略改善。 DDGS、未来的菜籽进口数量也很大。棉粕供应预计少一些。
(3)目前南美的大豆还可以供应全球。
3、关于几点疑问:(1)9月份美豆库存消费比4.8%。2012年南美减产20%,美豆出口1315万吨(2013年9月份报告出口预估是1385万吨)。那么南美增产20%,出口是不是需要降低?
(2)关于中国能否进口6900万吨大豆。食品浪费减少,养猪效率改善,预计6600万吨足够国内需求。
(3)若USDA下调100万英亩播种面积影响的也只是100万吨大豆。
结论:(1)因供应紧张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外加天气还在炒作,豆粕价格高位震荡至11月中旬前后。
(2)水产饲料结束后,预计菜粕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