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笔者对新疆南北疆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兵团农六师、农八师、农七师、农五师、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棉麻公司,以及呼图壁、沙湾、尉犁、库车、沙雅、新河等地方轧花厂,了解了兵团地方生产情况及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的不同心态。
了解下来,在对今年新疆地区增产丰收质量上升的预期上,各地基本达成一致共识。9月底10月初,兵团及地方轧花厂收购刚启动,但在当前阶段,棉花产量已基本定局,后期天气只会影响质量, 即11月之前是否出现霜冻天气,如天气正常,质量(高等级棉比例)较去年将持平。
在对整个新疆地区12/13年度总产的估测上,各棉麻公司负责人对此最低估计在350万吨,最高估计在400万吨,普遍预估值在360-370万吨区间。对去年总产预估最低估计在320万吨左右,最高在350万吨左右,普遍预测本年度新疆地区增产幅度在10%。预估12/13年度全国总产量在690万吨左右。
价格方面,随着先北疆后南疆陆续开始大规模收购,近期籽棉收购价格均水涨船高,开始调研时籽棉价格开秤价在8-8.3元/公斤左右,棉籽价格在2.2元/公斤,折算下来,折皮棉成本价格在17500-18250元/吨。后期随着棉籽价格下跌至2元/公斤以下,收购价格在农发行等银行开始大量发放贷款收购资金,部分地区企业抢购资源的情况下又涨至8.2-8.5元/公斤,收购成本一路上涨至19000-19500,收购成本上升这导致企业收购心态发生变化,态度趋于谨慎。
我们走访的无论是兵团还是地方企业,基本上都口径一致表示,收购来的籽棉基本全部用来全力进行加工交储工作,争取把所有能交储的棉花都交进去,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收储价格是市场最高价格,另一方面,基本上在经历了上一年度前高后低,囤棉导致最后只能亏本销售的教训之后,大家对后市棉价也都极端不乐观,认为收储价格也将是全年度最高价。
为了抢着在集中收购交储高峰到来之前尽量交进去保证利润,部分加工厂开始敞开收购籽棉,尽早加工尽早交储,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今年加工厂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走现货销售渠道,对铁路外运能力更是十分担忧。
基本上对市场行情大部分的企业思路都是以看空后市择机做空为主,在11月籽棉收购告一段落,保证棉农利益不受伤害之后,大部份风险转移至轧花厂手中,这时候可能会出现政策性收紧,导致轧花厂手中的棉花无法交储,只能低价抛售打压价格。某兵团负责人表示目前阶段,价格的唯二转机,一取决于消费能否好转,局部丰产/减产对市场影响不大,二取决于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大政策决定3-5年内棉花难以出现大行情机会,目前全球中国市场都处于旧的平衡点已经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的时期,只有等到新的平衡点建立,去产能化完成,才可能出现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