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棉花期现市场进入横盘格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趋势未明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各品种根据各自基本面不同,波动率有所区别,但共同点在于,除了豆类等基本面极好的品种之外,大多缺乏方向性指引。市场多空分歧也同样较大,近来市场中存在说法认为,中国经济将于第三、四季度见底,但对于棉花市场来说,未来两三个月内,市场仍难言出现根本改观。
这仍是由多空交织的棉花基本面造成的,在张家港第二届纺织原料会议上,发言者也阐述了类似观点。我们认为,未来影响棉花市场的多空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牛市因素: 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缩减;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下调;
国家的下年度棉花收储政策;
本年度收储之后国内棉花市场可供应量减少;
棉花种植成本上升;
棉花种植相比于粮食的经济性,种棉积极性下降。
熊市因素:直线上升的美元指数;
美国农业部今年以来一直调减世界消费量
中国经济未来增速放缓;
国内纺织品市场旺季不旺;
纺织企业多项成本上升;
中国发放滑准税配额;
大量的中国保税区棉花。
以上牛熊因素,各自成为多空双方各自立场出发点,从逻辑上来说,均不无一定道理,但各种因素,应考虑其主次之分,我们认为,在诸多因素之中,以滑准税配额发放的时间和节奏最为关键。
近期纺织工业协会工信部等接连施压,通过种种手段诉求“内外价差是影响目前纺织业最关键的因素”,且通过不同渠道在放出保税区库存严重积压的消息,试图迫使发改委尽快增发配额。但从现货及收储方利益角度而言,收储开始之前,无论是抛储新棉还是发放进口棉配额,均将对下年度棉花定价产生不小冲击。
双方博弈的情况下,在棉农利益得到保证之余,很可能纺企关于自身利益的诉求,更将得到重视,我们认为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发放配额的概率仍将相对较高,而这势必对内外盘市场定价重新形成一定影响。目前被扭曲的市场结构,虽由于收储政策的存在,不能完全得以改观,但短期内不无出现结构调整的可能,而这很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