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库存方面,三大交易所总库存维持在57.1万吨左右 ,较去年12月2日当周的53.3万吨上升3.8万吨,较2月17日当周的61.37万吨下降4.2万吨。传言上海保税库存在60万吨以上,较年初的20万吨增加近40万吨。所以总的显性库存位于120万吨左右。
而上期所库存在2月24日当周达到21.6万吨后趋于稳定,4月13日库存为22.18万吨。这是由于在前期大量进口之后精铜供应充足,而目前价格外强内弱的情势下货物流入国内意愿不强。然而原本进入了开工旺季,但铜的消费却好像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特点,堆积在上期所的铜库存消耗缓慢,在3月30日,3月23日当周消耗3600吨,4800吨之后趋势未能延续。
LME在3月27日终止连续减少的趋势。在亚洲仓库出现入库的迹象。近期增加的一万多吨几乎都进入了釜山和仁川港。在国内外比价长期维持低位且保税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上海保税区贸易升水只有在30-40甚至有20的,这个价格低于短单的40-60升水,更低于长单的110升水,暗示需求不佳。而近期伦敦挤仓使得现货升水扩大,可能使得贸易商的保值抛盘直接交货至亚洲仓库,由于调期损失的金额60己接近于机会成本保税的贸易升水40加上至釜山光阳的运费。所以逼仓可能不能持续或不能继续拉高现货升水的原因是中国需求不佳(保税升水低,上海伦敦比价低),加上保税有大量的库存。而LME注销仓单也有所减少。
2,铜精矿供应情况
中国矿精铜产量继续稳步增长,这有别于传统产铜大国智利秘鲁等传统产铜大国近年来产量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形。由于中国铜精矿产量的稳定增长而中国铜消费步入个位数的增长可能使得未来进口精铜难于有大幅盈利的情况,这样将压低比价。
国外市场上铜精矿的偏紧的确是空铜的一个重要风险。长单精矿加工费在60/6左右,而短单市场报价在45/4.5至50/5之间,在中国消费未见起色加上前期菲律宾日本有冶炼厂火灾的情况下短单加工费持坚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且产矿国政府也在加强对资源的控制,比如印尼计划在今年对煤炭和基本金属征收25%的出口税,至2013年出口税将提高至50%.以加强其国内矿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增加矿业收入在税收中的比重.民主刚果矿业部长也宣布将计划提高矿业公司缴纳的税款,并且提高国家在新矿山项目中获得的股权.
3,中国进口及中国精铜产量
中国铜精矿进口同比大幅幅长一是由于中国冶炼产能的扩张对原料的需求上升;二是国内外比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进口的精铜流入的国内的较少,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需要进口更多的精矿,因为按进口精矿冶炼来算,以45/4.5的加工费,3300元一吨的冶炼成本算以周五的收盘价算,进口精矿现货冶炼亏损1400元,如以长单63/6.3算亏损600元,而进口铜精矿要亏到3000元.国产精矿和进口精矿的增加,加上国内冶炼产能的扩张是国内精铜产量处于高位的原因.
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依然处于历史高位,鉴于连续三个月中国铜进口亏损维持在2800-4000元之间,国内库存没有继续增加,LME亚洲库存下降暂缓,保税库存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中国进口的铜更多的是出于融资的目的。中国废铜进口有所恢复,带动废铜对精铜贴水略有下降。
关于国内有大量的铜融资贸易主要是由于国内信贷偏紧,资金紧张,而另一方面由于申请美元贷款的利率较低,LIBOR美元一年期利率1.06%左右,加上二个点为3%多,而同期国内的一年期贷款年利率达6.5%,这里面有利差的收益,加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到时还的美元更少。但最近中国放开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区间为日1%,可能会给铜融资贸易增加操作难度,不过也有报道这时国内的融资商可能在香港离岸NDF市场买入美元对人民币锁仓。
4,铜贸易升水,进口盈亏及伦敦上海升贴水结构
中国贸易升水继续在下滑目前跌至40-50附近,显示中国在国内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对铜需求偏弱,去年9月份的绝对价格与现在价格相近,那时升水在120附近,由于去年上半年高价位是进口减少基本在消耗库存,进入9月随价格的下跌,进口需求较为旺盛。而美国升水较为稳定,欧洲升水在前期反弹后维持在80一线。
铜进口亏损在2800元上方徘徊,现货和远月进口亏损金额趋于一致。在11月和12月时由于上海现货对现货月升水多时达500,对远期多时达1000多使得在这段时间现货进口较远期亏损更少。进入1月中旬随着绝对价格的上涨,上海现货跟涨动力不足使得铜现货进口亏损超出远月。近期随着绝对价格的下跌,铜现货变得相对坚挺,远口亏损比较接近。
伦敦现货对三个月升水一直在上涨,目前在这到40美元的升水左右。逼仓意味明显,近期的上扬有绝对价格的下跌的影响,在这波下跌中不仅铜是升水,锌铅也由原来的10几块的贴水变为5块左右升水。后面需要观察这种情况的持续状况。
5,后期货币政策放松是空铜主要风险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差于预期还可以理解为只是人们提高了预期,实际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坏,如果后续情况继续变坏美联储会不会有QE3?欧债问题如果再次引发市场的紧张神经,欧央行会不会再次出手购入问题国家的国债和降息?而中国虽然由于通胀的再次抬头降息可能息较少,但连续贸易顺差的缩小加上外商直接投资的下滑导致外汇占款增长的放缓,在经济面临更多下行风险的时候会不会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20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