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月多月, 关于内盘豆类油脂行情方面最大的单边投资机会是多豆粕, 最大的套利操作机会是做空油粕比。下面就对行情的驱动做个小结:
这波行情的首要驱动因素是南美的减产,当然大前提是欧债债务危机不会造成大规模的信贷被动紧缩和经济长期萧条。自12月中旬开始,市场已经预期到了拉尼娜现象将对南美大豆的产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表现为豆类在危机的炒作中,相对抗跌,最早走稳。之后的几个月,USDA陆续下调了南美的产量,巴西的产量从7500万吨,下调到6850万吨,下降650万吨;阿根廷的产量从5200万吨,下调到了4650万吨,下降550万吨;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总共调降1200万吨,如果加上南美其他国家大豆产量的降幅(比如说巴拉圭),整个南美地区,大豆产量的降幅可能在1400万吨左右。减产无疑是驱动价格上升的力量。
但是行情发展到现在,减产因素应该是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了。CBOT盘面5月从1115.4回升到了1355.4,涨幅在21.5%。行情后期如何演绎,则取决于市场参与各方的供求博弈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现货层面,南美的减产似乎已经刺激出来现货买盘,这点从USDA公布的出口销售数据可以很明显得看出来。美豆的出口和净销售连续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出现货买盘开始出来。行情是有可能由减产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的。更何况这样的销售数据时在远期压榨大幅亏损的幅度下取得的。现货层面单边投机的倾向有开始显现。但这并不意味行情会很快大涨,短期能对行情起抑制作用的有2点,1是南美豆即将大规模上市,短期国际现货市场供应会充足。2是国储大批陈豆需要抛售。1可能近期就会出现,对行情是有抑制作用的。
国内现货层面,豆粕消费的反季节性强劲非常值得关注。消费淡季,豆粕库存紧张,部分油厂因原料紧张开始停产。总结下来,在前期宏观风险的打击下,下游清库存太彻底了。同期生猪存栏处于高位,刚性消费驱动下,粕的供应就可以变得紧张了。这点从豆类几个品种的的基差可以看出来,粕的基差是最强的。现货成交价对5月还是升水的。动态得看,粕的消费后期还是会保持在比较强的位置,主要原因是生猪和养殖行业的存栏基数同比看比较大。
国产大豆的现货长时间保持不动,不过随着国内油粕价格的双升,国产豆的压榨利润大幅好转,目前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也就是说,油粕现货再继续上涨,国产豆现货也具备了上涨的驱动力了。国产豆现货,在比较效益差的背景下(国产豆和玉米的比价长期扭曲),农民对收购价不是很认可,有价无市,购销清淡。从期货盘面接仓单,或许是现货企业不错的选择。
总结:豆类行情仍然会比较强,南美豆的上市如果带来了季节性回调机会,是个不错的介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