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继续延续上周的上涨之势,个别外资油企挺价意愿仍然十分强烈,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余油厂则在成交配合不甚理想的情况下而减缓上调步伐,但市场内现货供应偏紧的状况仍对现货价格形成较强的支撑。目前,沿海地区CP43豆粕主流成交区间在2950元/吨-3020元/吨之间。我们的统计,截至1月4日,全国CP43豆粕平均销售价格为均价3049元(单位:吨,下同),较上周同期上涨53元。其中产区油厂CP43豆粕报价均价为3029元,较上周同期上涨55元;全国主要销区市场销售均价为3076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51元。虽然市场坚挺运行,但成交却难以跟进价格上涨的步伐,因此购销陷入僵持局面,这或将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起到抑制作用。下面对近期影响豆粕现货市场的主要因素加以简单分析:
首先,市场现货供应偏紧支撑价格坚挺运行。目前,市场内的现货供应愈加偏紧,东北部分地区油厂已经停产,而南方企业也陆续转以执行前期合同为主,油厂现货惜售心里逐渐增强,春节前现货价格料难出现大幅回落。但是,由于价格偏高所引起的购销僵持局面也值得关注,因价格持续增长令需求方“望而却步”,需求主体追涨较为谨慎,今年年前补库量较往年偏低,需方目前多以补缺为主,成交难有放量,低迷的购销状态将制约价格的上涨步伐。综上,虽然紧俏的供应局面将支撑节前现货价格,但市场继续快速上涨的动力亦显不足,未来粕价在高位窄幅调整的概率较高。
其次,南美天气值得密切关注。据巴西利亚1月3日消息,气象机构Somar周二称,本周巴西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将出现大阵雨,但异常干燥的南部地区料几无降雨,因一些农户发动收割机开始收割大豆作物。异常的拉尼娜天气令南部地区降雨模式中断,令该地区及相邻的阿根廷大豆种植区在近几周大体上维持干燥。干旱已经令帕拉纳州一些玉米作物受损,且未来一或两周,在位于巴西南部偏远地区的南里奥格兰德省,干燥天气缓解对阻止种植发芽失败将十分关键。可见,虽然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但干旱的天气仍有可能延续,从而致大豆减产,这样就能继续为市场释放利好,使美豆得到提振,而美豆期价的走高也为国内市场的高位运行提供支撑。
阿根廷2011/12年度大豆播种处于加速期,农业部官员称大豆产量最多料达到5300万吨。不过,在此前几周高位且降雨低于正常水准后,种植户仍担忧,因拉尼娜天气开始活动。据政府数据显示,阿根廷2010/11年度大豆收割结束,产量为4890万吨,前一年度产量创纪录高位,达5270万吨。南美燥热的天气继续加重有关减产的忧虑。南美是美国出口商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该地区减产意味着美国大豆的需求可能会上升。如果阿根廷减产,将会对国际大豆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再次,基本面方面仍较平静。据华盛顿1月3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3405.6万蒲式耳,前一周修正后为4111.7万蒲式耳,初值为3824.4万蒲式耳。2010年12月30日当周大豆出口检验量为2762.9万蒲式耳。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累计为5.66031亿蒲式耳,上一年度同期为8.05714亿蒲式耳。美国大豆出口速度依然较缓慢,其对价格的支撑作用较为有限。但场内人士对于南美天气的忧虑占据市场主要地位,近期对美豆期价形成较为强劲的支撑,不过交易商对燥热天气给作物带来的威胁保持谨慎,特别是在南美大豆作物仍未进入其关键的生长阶段之前。
综上所述,对元旦以后的豆粕行情,总体保持谨慎偏多的思路。密切关注南美的天气情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