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需求依然保持强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约消费全球铜的30%。我国铜精矿的外贸依存度高达80%,2008年我国铜产量370万吨,进口146万吨,废铜557万吨(38%折合221万吨),进口铜(含废铜)占供应量的比例高达50%,约占全球消费量的15%。因此,中国的需求将决定全球铜的供需格局。今年以来国内需求依然保持强劲。
1.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5月为8.9%,1-6月份增长7%。
2. 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2009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去年同期高7.2百分点。1-5月累计施工项目216420个,同比增加47912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5837亿元,同比增长33.8%;新开工项目123878个,同比增加3951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300亿元,同比增长95.9%。
3. 房地产和汽车成为新一轮消费拉动热点。2009年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房屋新开工面积4.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4%,降幅比1-5月缩小5.8个百分点。但6月份环比增长34%。1-6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22%和17.69%。
4. 铜材产量保持强劲增长。2009年1-6月铜材产量447.61万吨,同比增长17.04%。其中6月铜材产量91.42万吨,同比增长26%,环比增加8%。铜杆行业7月之前大幅扩产,截至7月累计新扩建产能87万吨,产能增长30%,相当于月均增长5万吨左右的消费量。
5. 主要铜加工行业开工率淡季波动不大。除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空调管以外,其余行业开工率波动不大。其中,电线电缆行业约占铜消费的50%,铜线杆约20%。
6. 而受较低的现货加工费和硫酸价格影响,目前铜冶炼开工率同比大幅下降。
7. 铜下游消费企业产量高速增长。其中电力电缆1-6月份产量达到1004.06万千米,同比增长21.29%。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四大家电同比逐渐回升。
二、全球经济逐渐复苏
为拯救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均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货币利率下调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采取国有化、注资以及旧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消费。全球经济在大量货币注入的强心针刺激下逐渐复苏。
1. 全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利率处于历史性低位,必将产生流动性过剩和资金的风险偏好提升,货币的逐利性必将导致货币流向股市、商品以及房地产市场从而催生通胀泡沫。从中国今年以来发生的故事来判断,只要美国和欧洲的M2被M1带动掉头向上,曾经发生在中国的股市、楼市、车市以及商品奇迹,同样也会在西方国家身上看到。
2. OECD经合组织领先指标开始调头,预示6个月之后西方国家经济将开始复苏。欧洲国家采购经理人指数也预示制造业见底。
3. 达国家汽车销售跌幅放缓,部分国家开始逐渐回升。美国6月份销售86万辆,同比下降27.7%,1~6月累计下降35.1%。这是9个月以来销量下滑最小的一个月。欧洲5月份新车注册量127万辆,同比下降4.9%;1~5月份同比下降13.9%。日本5月份汽车生产企业共销售29.2万辆,同比下降18.99%,1~6月累计下降22.86%。而巴西、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6月则出现了销售同比增长的局面。
三、宏观利多,但是微观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1. 中国进口铜到岸升水持续下降。截至上周五,国内进口铜到岸升水报90-120美元之间。尽管报价小幅回升,但相对于前期160-250美元的报价,目前国内消费相对疲软。
2. 中国国内现货小幅升水,但是现货进口处于亏损状态。按照进口105美元每吨的升水计算,上周五现货进口亏损800元每吨,约相当于2%。
3. 废铜相对精铜来说,涨幅有限,价格优势再度凸现。截至上周五,由于伦敦大幅上涨,国内废铜滞涨,上周精铜和废铜价差再次扩大,废铜的价格优势开始体现,可能产生对精铜的替代。
4. 近期伦敦和国内库存有增加的趋势。截至
5. 尽管西方国家经济有好转迹象,但是除欧洲外,西方国家现货升水变化不大,而中国还有下降。
四、7月份以后国内精铜进口是否会大幅下降?
第一,按照上周五收盘价计算,现货进口升水105,伦敦5500,现货升水200,进口铜亏损800元每吨,相当于现货价44000的1.8%;按照长单75美元每吨计算,进口亏损550,约相当于1.25%;进口亏损比例不大。
第二,考虑到国外利率非常低,按照ibor+2计算,国外美元年利率低于3%。国内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在5.76%,存在2.76%的利差。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借美元来融资。除非国内外铜亏损大大超过2.76%,也就是1214元每吨,融资性进口才可能停止。因此,目前的价差还是有利于融资性贸易进口的。
第三,废铜供应不改善,国内精铜仍将供不应求。1-6月进口铜及铜材223.53,同比增长68.79%,2008年铜及铜材进口量132.4万吨,进口废杂铜174万吨,同比下降39.76,2008年同期废杂铜进口288.8万吨,按照38%含铜量折算,2009年约66万吨,2008年110万吨;扣除国储23.5万吨,国内铜供应量195+223.5+66-23.5=461万吨,而2008年同期为187.7+132.4+110=429.4,同比增长7.4%;而同期铜材产量增长11.4%,国内供不应求。
因此,总体来说,7月份以后国内铜进口量不会大幅下降至30万吨以内。中国对国际市场的拉动作用还将持续。
目前对国内进口升水打压比较大的是保税区的8万吨左右和上海期货交易所5万吨库存。从最近的价格表现来看,即使价格从40000上涨到了44000,国内现货依然相对期货保持平水到升水的结构,表明国内供应还是相对偏紧。并且,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国产现货供应没有大幅增加,增加的库存主要来自于进口铜。只要这种升水结构维持,国内交易所库存将出现持续的出库现象,以及现货升水走高,现货进口较长时间维持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波动。
综上所述,目前铜市场的格局,就是宏观上的利多和微观上利空之间的博弈。宏观上决定我们做多的大方向,微观上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国内铜现货升水变化、废铜供应缓解程度、国内外现货升水和库存变化,以及7月后中国进口量是否会大幅下降。
混沌投资 付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