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国储敞开19800价格收储国内棉花,对国内现货形成强大支撑作用。截止到12月20日已收储超过170万吨国产棉,其中新疆棉占了大部分。从国内的单一供求来分析,产量720-750万吨(不同机构预测)的水平,基本上差距不会太大。消费的话,分歧较大,我们就用最保守的算法,每月60万吨(上年度最后三月的平均消费)* 12个月=720万吨,大致和产量在同一水平。今年国储已经收储170+万吨,也就是国内自身供应缺口不会低于150万吨,甚至更高(消费计算保守)。当前本年度中国累计采购了120万吨左右的美棉,其中国储就占了80-90万吨。即使加上澳棉、巴西棉等其他产区的棉花,本年度非国储实际采购的棉花也远低于今年中国的缺口。这就造成了未来国内棉花供应紧张的预期,在期货市场上则反映为主力合约放量增仓上行。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采购的不充分,而美国农业部在最近几期的供需报告中都大幅调低了全球的消费预期,使得产销差不断增加,供大于求的程度日益加重。现货市场表现为,绝大多数主要消费国的纺织行业都面临销售不畅,开工率不足的问题。虽然美棉自身的销售任务已经完成了80%,并没有什么销售压力,但其他主产区(诸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受本币大幅贬值,原料需求不好的影响,在出口市场上对美棉形成冲击。印度棉和美棉价差维持在12-15美分的高位,对美棉价格形成向下的拉力。在中国目前新年度配额还没有发放,国内现货的紧张还没有彻底反映的阶段,中国需求对美棉价格的向上拉动作用有限。所以郑州盘面和ICE盘面价查拉大也就成为必然。
价差如何回归呢?我个人认为,在当前全球消费形势很不乐观的背景下,短期内要依靠ICE的价格上涨来缩小价差有较大难度。很大的可能性是:首先国内收储过量,然后造成国内现货紧张格局加剧;其次,由于新疆棉交储量巨大,合适郑州交割的仓单数量减少,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大幅拉升,从资本市场到现货市场都形成未来供应紧张的预期;然后受现货价格大幅拉升的影响,国家要么增发较大数量的滑准税配额来调剂市场,要么放开储备供应市场,国外市场受中国增加采购的预期出现上涨,内外价差回归。
混沌投资:周震霖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