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总体以平稳走势为主,价格仅在周一出现局部下跌。由于市场较平静,缺乏指引,油厂调价谨慎,采取稳价观望的居多,另有部分企业停产停报,销售热情不高。场内购销氛围欠佳,虽然当前价格已经接近市场底部,但距离饲料企业节前备货的展开还需一定的时间,因需方观望情绪较浓,需待其逐渐接受此价位,或会提振市场成交。目前沿海地区主流成交区间已经降至2730-2800元/吨。据我们的统计,截至12月14日,全国CP43豆粕平均销售价格为均价2879元(单位:吨,下同),较上周同期下跌52元。其中产区油厂CP43豆粕报价均价为2857元,较上周同期下跌48元;全国主要销区市场销售均价为2908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56元。多空因素依然笼罩于市场上方,料近期市场行情延续弱势,窄幅震荡调整为主。下面对近期影响豆粕现货市场的主要因素加以简单分析:
首先,美国农业部报告给市场以利空影响。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公布的12月供需报告显示,2011/12年度美国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2.30亿蒲式耳,上调约18%,11月预估为1.95亿蒲式耳。此数据远超之前年末库存为2.13亿蒲式耳,升幅为9.2%的市场预期。同时,美国农业部还下调了美国大豆出口预计为13亿蒲式耳,较11月份的预期13.25亿蒲式耳下滑2,500万蒲式耳,原因在于来自南美的出口竞争加剧。总体来看,此次usda供需报告利空豆类市场,如果在经济方面无法给出利好提振的情况下,其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比较明显,价格难获反弹机会。因而料未来一段时间豆粕市场弱势的局面或将持续,低位震荡将是近期豆粕行情的主要基调。
其次,欧债危机仍对市场未来走势形成一定的影响。本月8日、9日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已结束,各国基本同意加强欧元区的经济融合,且承诺将从以下两个方向采取行动:一、通过新的财政协议,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二、发展欧洲的金融稳定工具来应对短期的挑战。欧盟峰会达成多项结果,如同意通过新的财政协议加强融合、提前启动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SM),望明年7月生效、明年3月再评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ESM的5000亿欧元上限是否充足、ESM已交付占未交付资金比最低15%等等。对于欧盟峰会所取得的诸多成果,高盛分析师Andrew Benito认为,其中有两个是积极的:首先,声明中说将向IMF提供2000亿欧元,并期望其他政府有进一步投入;其次,一些媒体报道说,ESM将被视为信贷机构。这些报道目前未能得到证实。如果属实可以让ESM从欧洲央行借钱。欧盟峰会方面虽然达成积极方案,但欧元区经济尚有系统性难题未能解决,其未来变化将持续影响全球市场的走势。
基本面方面,南美天气情况逐渐成为市场炒作的焦点。天气预报显示,南美大豆正处于生长初期,大多地区土壤湿度维持充足,但过去数周产区降雨量持续低于正常水平,干旱面积开始扩大,且未来10日天气仍干燥引发市场担忧。气象机构Somar称,巴西第三大大豆生产州南里奥格兰德州11月天气较通常干燥且预期本月不会出现大范围降雨,这导致播种放缓,而中西部地区的大豆播种已基本上结束。南美干旱的天气将对美豆形成一定的支撑,但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并不如往年严重,天气炒作力度或许较小,从而对豆类市场的提振也将有限。
而国内方面,生猪价格价较前段时间有较大的跌幅,大部分养殖户对于后市的行情以看空为主,因此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非常低,同时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因而出现无料养和无人养的局面。对于无料养体现在,未来我国饲料粮占粮食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5%和50%,各种饲料原料的进口量都面临着极大地增长。对于无人养主要是对于农村劳动力经常面临从事畜牧业还是外出打工的选择。成本高企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市场,而存栏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其对饲料的需求能力,而对于作为饲料企业的重要原料豆粕来说,需求的不足也难以支持其价格上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