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价格整体走势平稳,购销气氛依然清淡,成交一般。上周五美盘大豆期价重新回到1300美分上方,对国内市场信心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不过虽然上周美国农业部报告调低了美国大豆单产及产量,但八月份大豆生长关键期还没有过去,天气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改变基本面格局,所以在最终产量尘埃落定之前美盘这种宽幅震荡的趋势恐怕难以改变。当前国内市场成交情况看,依然没有明显起色,东北产区已进入收购尾声阶段,已经基本不存在炒作因素,这使得大豆价格持续走稳。南方销区市场虽现货库存逐渐趋紧,但终端需求低迷,导致市场成交难以活跃,抑制大豆价格上涨。总体分析,留给旧作大豆行情的时间已经不多,随着9月份的来临,南方产地的大豆将会陆续上市,必然弥补东北大豆供应不足的缺口,从而影响需方的采购策略。因此,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将十分重要,需要关注消息面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上周以来,黑龙江大豆市场几无变化,自进入8月份开始购销活动进一步减少,各地均呈现有价无市的状况。其中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部分地区已基本进入无价无市的状态,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一带还有少量收购量,但大部分时间也处于有价无市状态中。目前收购主体中,相对活跃的只有油脂加工企业,因当前压榨利润回暖,厂家开工积极性略有提高。据大豆网统计,目前黑龙江油厂大豆加工利润多维持在100-130元/吨之间,这保证了厂家挺价收购的态度。截止到周三,大部分油厂报价稳定,其中哈尔滨地区3840-3880元/吨,佳木斯3820-3880元/吨,集贤3800-3900元/吨,齐齐哈尔3900-3940元/吨。
天气方面,本周黑龙江大豆产区天气状况良好,降雨及温度适中,十分利于大豆生长。前期佳木斯、鸡西、牡丹江一带旱情比较严重,对大豆生长造成较大打击,但进入8月份之后该地区连续几场降雨充分缓解了大豆生长危机,不过农民表示尽管避免了大幅减产的可能性,但由于之前持续干旱时间较长,今年大豆产量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西部地区,本周天气晴好为主,大豆已进入结荚鼓粒阶段,7月末至8月初阶段绥化、齐齐哈尔等地曾出现大风天气,导致玉米大面积倒伏危及单产,但据笔者了解此次天气状况对大豆影响并不是很大,其中绥化地区农民表示,若今年后期不出现霜冻天气,大豆产量将大幅增加。总体上看,本周国内产区天气状况事宜大豆生长,但这将使得8月下旬乃至9月份天气变得更加关键。
国外方面,上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供需报告成为最近市场的唯一亮点,成为助推期价摆脱之前弱势震荡格局的重要原因。根据USDA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1年大豆产量为30.56亿蒲式耳,低于7月预估的32.25亿蒲,亦低于市场平均预估的31.87亿蒲。同时单产下降至41.4蒲式耳/英亩,低于此前43.4蒲式耳/英亩。报告的减产预期无疑使近期一直处于美豆作物生长状况转好气氛下的市场获得看涨提振,同时也使得交易者对当前的天气状况更为敏感。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15日公布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14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61%,之前一周为61%,去年同期为66%。美国大豆开花率为94%,之前一周为87%,去年同期为96%,五年均值为94%。美国大豆结荚率为70%,之前一周为51%,去年同期为82%,五年均值为78%。这表明当前美豆生长状况并不理想,产量前景令人堪忧,而受此提振,近期美盘大豆期货价格连续反弹,截止到周三收盘,美豆11月合约已升至1366.75美分/蒲式耳,达到近两周高点。
近日市场上有消息称,8月以来国内油脂加工行业盛传国储将继续定向销售400万吨国产大豆的传言完全属实。从去年11月底开始,国家为限制食用油涨价而实施选择向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批量定向销售低价大豆,先后两次共实施定价销售合计562万吨大豆,国储本次将向中粮、益海嘉里等食用油企业定向销售400万吨国产大豆,目前,对各企业的分派数量已经确定。如此一来,大豆国家储备数量将进一步下降,并且意味着国家后期对大豆及食用油市场的调控能力随之下降,而一旦提高大豆进口量,势必拉高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另外,大豆网预计今年黑龙江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将减少近25%,产量减少近250万吨,新豆上市后若国家继续实施临储大豆收购政策,那么市场供给压力将会十分显著,届时国产大豆价格的上涨几率将会暴增。
总体来看,8月中下旬阶段国内现货市场购销已进入尾声,由于余粮供给不足将很难掀起较大的购销热炒,但该阶段天气与政策因素比较活跃,将对后期市场提供方向指引,所以应重点关注国内外大豆天气,以及政策面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