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维持稳中调整走势,油厂积极出货的心态未改,但是受期货市场走势震荡的影响,场内观望气氛浓厚,整体成交状况并不理想。加之国储拍卖在即,短期国内豆粕价格仍存回调风险。不过在成本约束下,价格下行空间料将有限。预计近期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仍将游离在支撑与压力之间,如无明确消息指引,短期价格震荡格局仍难打破,市场仍将在多空胶着的环境中寻求方向。
一、据统计,截至7月22日11时,CP43豆粕全国日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吨,下同)在3337元。其中主要产区油厂平均出厂价格在3306元,主要销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在3378元。东北三省地区售价为3150-3350元,华北地区3160-3250元,山东、江浙地区3190-3280元,福建地区3320-3350元左右,两广地区3300-3340元。从价格上看,“南振北稳”现象仍在持续,北方地区受成本支撑,抗跌性明显,而南方厂家报价频繁跟盘涨跌,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南北之间豆粕价格逐步趋同,区域内竞争压力越发明显。市场需求依然疲软,终端养殖颓势使当前市场对豆粕的后即采购难以维系,大多数需求方并不愿承担过多库存风险,故其对采购量的控制十分严格。所以,在终端养殖市场未出现良好转变之前,国内豆粕现货需求料继续维持周期性波动,而相对短暂的成交高峰也难给予价格长时间的支持,故粕价亦将维持周期性调整。
二、临储大豆拍卖工作即将正式启动是目前压制国内市场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作为支撑北方地区豆粕价格维持坚挺走势的重要缘由,当地日趋紧张的大豆供应局面及高企的收购价格,是多数厂家坚持挺价策略的根本所在。国储大豆的回流必然使当地整体供应格局面临考验,而基础一旦撼动,上层价格料难维系。不过从目前市场流传的拍卖细节来看,此次临储拍卖工作也面临着多种困难。首先,据传起拍价为收购价加上每斤2分5的收购费用,即3750元/吨。单从起拍价格上考虑,3750元/吨的高价足以让东北地区的油脂企业望而却步,再加上每吨30元的出库费用和买方自担短途倒运费用,价格将超过3800元/吨以上。而从目前北方地区油、粕市场状况来看,即便以起拍价购得,那么当地油厂也将面临200-300元/吨的亏损。而目前当地油粕市场前景均不乐观,欲让厂家承担风险实属不易。故如国家没有后即政策扶植,此次国储拍卖流拍的可能性很大,即使关于补助的传言属实,那么这批国储的价格也与目前当地油厂的实际收购价格基本相当,利润前景也不理想,而考虑到当前油粕的购销局面,油厂料也难有足够信心入市赌涨。并且从拍卖数量来看,尚不至造成供应过剩的局面。所以,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国储拍卖工作可能并不会给当地豆粕价格及销售带来太大影响,北方地区粕价坚挺局面仍可能得以延续,暂不宜过分悲观。
三、国外方面,近期CBOT大豆期价震荡局势对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的影响也十分直观。虽然,由于多数厂家陈豆进口成本多以锁定,外盘价格涨跌对国内市场的实质性影响相对有限,但盘面波动对现货市场交投人气的影响依然明显,加之某主要油脂集团一贯的跟盘策略,后期外盘走势对国内市场的引导作用依旧明显。由于进入大豆生长关键期,天气状况对下一年度整体供需前景的影响越发明显。而近期理想天气令作物长势状况良好,这将继续限制市场上涨动能。据美农业部最新生长报告显示,目前美国09/10年度大豆良好率为67%,较前周提高1个百分点。由于生长季后期的作物良好率和平均趋势与单产关联性极高,有专家大胆预测,如果生长季剩余时间天气条件同样良好,那么新年度美国大豆平均单产将达到44.7蒲式耳/英亩,远远高于长期平均水平42.2蒲式耳/英亩。上诉因素均显示新豆供应量预期扩大及收获季价格将进一步下跌。所以,外盘走势承压,使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短期仍难获得有效支撑,价格走强前景亦不乐观。
四、终端消费方面,因“肉蛋禽”价格走强,近期终端养殖市场局面稍有好转。而此番支撑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点:首先,南方受疫情及洪涝灾害影响,市场供应压力得到一定得缓解。据悉,因天气炎热,禽畜免疫力下降,南方地区疫情频发,加之传播迅猛,致使健康禽畜出栏数量有所下滑。同时,部分地区因发生洪涝灾害,养殖存栏量受到一定影响,个别地区供应吃紧也成为价格上涨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养殖成本高企,再加扶植政策的推波助澜,养殖户惜售心理萌生令市场流通减少,进而助推价格上涨。但需注意的是,高温天气对肉蛋禽消费的抑制作用依然明显,而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可能导致消费的进一步萎缩。同时随着天气的好转,部分地区运输不畅的现象会有所缓解,局部价格可能会面临回落。所以,虽然短期农副产品价格走强使终端市场看到了希望,但养殖产业恢复缓慢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豆粕的饲用需求也难有良好表现,市场供需基本面维持颓势,价格基础仍显羸弱。
所以综上所述,目前国内豆粕价格仍将维持震荡格局,短期内很难走出方向。
混沌投资 吴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