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陶冬博士在新湖期货举办的上海论坛上,对全球经济复苏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做了最新的解读。
观点一,2011年全球经济比2010年更困难。主要是日本地震和核辐射事件以及中东形势导致高油价降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日本不单单是地震,关键是核辐射带来的消费心理的改变,严重影响日本旅游业,日本乳制品出口等,对日本消费的负面影响被严重低估,与95年“关西”大地震影响不同,灾后重建预期可能会受到抑制。这个因素主要对日本影响较大,但对全球经济复苏影响不大。另一影响是中东形势带来长期的高油价。最近发生在中东的动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IT”革命,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联系,传播,是一场没有反对党的革命,可能会在中东持续发酵,高油价估计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观点二,全球控制通胀呼声四起,美国仍然会持续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兴国家逐步开始加息控制通胀,欧洲通胀也触及政策目标,未来3个月可能开始退出;而美国由于核心通胀依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且货币政策与就业目标挂钩,短期内不会退出,退出的时间点可能在20102年的年终。目前美国银行贷款意愿开始加强,预示美国经济可能会持续向好,复苏进程依然可期。
观点三,中国经济,2011年通胀不会在第二季度见顶。未来还将有几次加息,预计将有165/175个基点。主要原因是服务业通胀飙升,目前市场判断是错误的,CPT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会低于预期的3%以下。未来10年平均通胀率可能在5%左右,回归到新兴国家平均水平。2014年中国将出现刘易斯拐点,在此之前将出现相当长时间工资持续、大幅上涨。
与2月份迈科年会上陶博士演讲相比,针对中东形势提出了高油价将长期持续的判断,以及日本核辐射将影响消费者心理,这都与我之前的预期不一致,观点很有见地。同时,美国银行在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的在充实资产负债表,最近才开始展现出贷款意向,说明美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步好转,货币乘数效应预计将大幅提升,从而持续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对美国股票以及全球商品来说是一个极大支撑。考虑到日本作为第四大铜消费国,年生产150万吨铜,消费100万吨,日本核辐射对供应和需求影响都很大。结合高盛此前的判断,日本核辐射对消费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