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国内油籽油料市场呈现“期弱现强”、“外冷内热”的分化特征,在东北大豆收储成本支撑以及两节前植物油备货需求放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逐步摆脱了今年4月份后的恐慌性暴跌“阴影”,油籽油料现货市场走势坚挺,价格连续数周保持稳定。
今年10月中旬,中央政府连续出台针对国产油料的应急收储措施,在东北地区以3700元/吨的价格收储国产大豆150万吨,随后又增加收储150万吨,这一政策出台后我国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获得强力支撑,高位企稳,却令东北大豆压榨企业陷入困境。而11月以来随着国际大豆价格下跌,进口豆进口成本持续下降,3700元/吨的国产豆与到港成本不足3300元的进口大豆相比缺乏竞争力,导致沿海大豆压榨企业转而选择进口豆进行压榨,11月至今国产豆的压榨需求量被进口大豆挤占,国产豆榨期延后,若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今后我国将进口更多的南美、美国豆而进一步挤占国产豆的压榨需求,当国储收购结束后我国会面临剩余300万吨油用豆无法处理的问题,届时国产豆价格唯有下跌一途。因此连豆5月盘面价格较现货价格大幅贴水,表现出市场对后市的偏空看法。
国产豆在压榨环节的缺位导致了国内油用豆供应的阶段性偏紧格局,尽管11、12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不小,但由于到港船期、港口的分散,国内沿海地区依然出现了油用豆供应局部紧张的情况,持续有油厂因大豆缺货而停机。元旦、春节是冬季植物油消费的高峰期,在此之前国内精炼厂商小包装备货,一级油需求量放大,散油供应不足,导致了现货市场上植物油供应偏紧,油厂库存低,挺价意愿较强。但现货商对于两节消费高峰过后的明年植物油价格预期普遍较为谨慎,认为两节消费高峰过后植物油市场将迎来需求再次萎缩后的疲弱行情。国内植物油市场未来需要面对两方面的不利因素,首先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 10月中旬中央政府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后大豆压榨需求由国产豆转向进口豆,导致600万吨以上的国产油用大豆不得不以国家储备、农户存粮的形式留存到2009年,而2008年为调控物价国储增加了100万吨以上的植物油储备,在近1000点的期现价差下这部分储备油一旦轮出流入市场,将成为植物油价格上涨的强大阻力;其次市场中有观点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将继续恶化,经济危机将蔓延至更大的领域内,这将带来对大宗商品远期消费的悲观预期,2008年全球油籽产量巨大,倘若需求增长幅度放缓,那么长期以来支持油脂油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供需紧张因素将不复存在,油脂油料价格将回归到本轮牛市前的水平,如此一来,豆类商品价格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这对以进口大豆作为主要原料的国内植物油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油脂市场正处于 ①消费高峰期因原料不足而出现的阶段性、区域性供应偏紧;②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朗、需求不振看法下的远期悲观预期 的格局之中,正是这种格局导致了油脂市场期现价差的持续背离走势,但整体来看,前者的持续时间有限,后期进口豆到港量、采购量上升以及消费旺季结束,这种局面将得到缓解;而后者由于受到油脂市场基本面供应量增加、消费量萎缩的影响,势必将持续到08/09年度结束,也就是说,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油脂市场会面临较大的基本面压力。
我们应当注意到,国内油脂市场这种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央政府对于国产豆的收储政策的影响,正是这种政策扭曲了国产豆压榨的利润关系,国内压榨行业才不得不临时调整原料使用策略,并且在300万吨收储之后国家如何处理剩余大量国产豆,是进一步增加收储量,还是补贴油厂压榨,还是限制进口,这些政策都将继续对油脂市场产生或好或差的影响。
混沌投资 嵩洪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