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跟随CBOT大豆期货市场反弹。截至3月2日,全国CP43豆粕平均销售价格为均价3350元,较上周同期上涨33元。其中产区油厂CP43豆粕报价均价为3306元;全国主要销区市场销售均价为3408元/吨,分别较上周同期上调31和36元。而黑龙江地区主流报价维持在3000-3100元之间,吉林、辽宁、华北各地主要油脂企业主流成交区间在3200-3320元,山东及江浙部分地区成交价格基本集中在3300-3350元之间,而福建及两广油厂报价也已调整至在3320-3400元附近。整体成交情况不如前期,场内观望气氛较浓,期货市场的震荡走势令购销主体难以把握方向,需求方“赌涨”热情因此减弱。因国内供需基本面消息匮乏,未来一段时间内外盘涨跌仍是国内油厂调整报价策略的最重要参考。当然,终端养殖市场状况以及成本因素也将对市场走势产生影响,不过效果不如外盘那样的直接。下面简要分析一下上述几点影响因素。
首先,外盘仍是国内“风向标”。对于外盘走势,目前市场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虽外盘已摆脱前期低点,但主要利空压力并未离市,短期料仍继续宽幅震荡。由于市场对南美大豆生产的预期继续改善,多家机构都上调了其对巴西和阿根廷新年度大豆产量的预估,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局面可能由此得到一定缓解,推动前期美豆期价上涨的主要基本面因素出现动摇。加之中东动荡局势愈演愈烈,因担心暴乱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停滞,资金主体避险意愿较强,这点在最新的持仓报告中已显露无疑,大豆、豆粕等产品中基金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持。另外,目前巴西大豆收割及预售情况均还不错,将进一步吸引需求主体将进口重心转向南美。分析机构Celeres周一在周度作物报告中称,截至2月25日,巴西大豆收割率为19%,高于之前一周的14%,但落后于去年同期的26%,因春季降雨导致播种推迟。本周巴西大豆销售平均值为54%,上年同期为30%。马托格罗索州收割率为35%,帕拉纳州收割完成15%,南里奥格兰德州尚未开始收割,戈亚斯州的收割率为42%。
其次,基本面多空僵持,国内涨幅幅度都将受限。虽然国内市场将继续跟盘涨跌,但相对于外部市场,国内价格的变化频率和幅度均较小。一方面,终端养殖需求疲软仍将限制价格的上涨空间;另一方面,成本高企也令企业不会在价格上作出过多的让步。根据我们估算,目前东北地区油厂库存豆粕成本(国产豆为原料)约2900_3000元/吨,油厂基本处于微利状态。当然这是按照目前油厂主流大豆收购价格推算的,不包括国家对某些单位低价定向销售的那部分政府储备;而沿海地区主要油脂企业库存豆粕理论成本(进口豆为原料)已攀升至3480_3620元/吨,单吨豆粕销售库存超过200元,即便因前期美豆大跌,远期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可能回调至4200-4300元附近,但按目前豆油价格推算,未来油厂的成本线也要维持在3200-3300元/吨以上。所以从成本角度来说,当前市场可能已处于底部区间。
再次,节后需求仍待恢复,但养殖产业长期发展趋势良好。春节过后,市场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价格缺少终端市场的有效支持。春节期间的集中出栏,令生猪及肉蛋禽等主要饲养品种的存栏量下滑至较低水平,欲恢复至年前水平,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周期。同时,饲料、养殖企业春节前都会储备一定量的库存,所以春节假期结束初期,市场中下游缓解仍有一定的库存,在没有强烈利好消息刺激的情况下,需求主体并不会急于补库,更多的会采取观望态度,因此年后购销会维持一段时间的清淡。不过,从目前国内养殖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存栏结构来看,长期发展趋势依然比较乐观。以生猪为例,目前无论从猪粮比价还是猪料比价的角度来看,生猪养殖都处在较高盈利阶段。据国内某分析机构数据显示,已经连续33周处于盈亏均衡线以上。该机构同时表示,目前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为379元/头,连续4周盈利350元/头以上。较高的养殖利润,令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利于终端需求更快的恢复。另外,生猪存栏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也为未来生猪产业链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据中国农业部畜牧业司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1月,全国生猪存栏4.451亿头,比上月减少1.92%,较去年同期减少2.18%。其中能繁母猪4740万头,环比降低0.17%,同比降低2.67%。能繁母猪存栏比率约10.65%,处在较高位置,未来仔猪供应将较充足。
综上所述目前国豆粕现货市场虽然总体仍较为低糜。但后期走出一波行情的基础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