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比亚减产情况
利比亚原油产量160万桶/日,占全球供给1.8%,出口量占产量近80%,其中75%经过地中海出口到欧洲,出口至北美的量只有5%,因此对布伦特原油的影响更大。
由于暴乱,目前包括EIA的多方机构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
二、欧佩克剩余产能
目前欧佩克剩余产能530万桶左右,其中沙特有近400万桶。周四沙特和美国均称,将动用剩余产能和战略储备来弥补利比亚的缺口。
但存在一个问题是,利比亚主要生产轻质低硫原油,而沙特的品质更差,无法完全替代,需要通过欧洲炼厂的加工。
如果利比亚减产幅度在125万桶左右,那么将动用沙特30%的剩余产能。在欧美经济好转、以及原油夏季消费高峰快到的背景之下,原本供应过剩的局面会得到很大改善。
此外,利比亚原油减产并非短期问题,即使战乱结束,原油产量很难恢复(将在第三点说明)。
三、利比亚减产短期难以恢复
目前利比亚减产的原因,一是因为暴乱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二是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即使利比亚暴乱平息,原油生产的恢复短期内难以达到。
根据以往的情况,原油设施一旦被停顿,恢复时间非常漫长。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原油减产过半,从未回到原有产量(之前600万桶,现在370万桶);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国原油产出受损数年,科威特油井破坏严重;2002年委内瑞拉石油行业大罢工,现在的产量还没有恢复到其之前的水平(之前300万桶/日,现在220万桶/日)。
此外,有地缘政治研究者认为,如果卡扎菲被推翻,利比亚将陷入无政府状态,由于各方势力存在矛盾,动乱无法中止,这也是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在短期内恢复的原因之一。
四、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中东产油国是否出现类似情形
利比亚动乱发生以来,原油价格上涨超过10%,如果仅仅利比亚原油产出受损,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会很有限,不确定在于,动乱可能会蔓延到其他产油国,比如伊朗。
沙特在2月23日宣布了一套财政补贴措施,总价值估计达1350亿沙特里亚尔(合360亿美元),旨在化解民众动乱威胁,因此目前沙特的形势并没有恶化。
另一大产油国伊朗(日产370万桶左右),目前并没有大规模骚乱,但同样的独裁政府结构,使得发生类似利比亚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也是继利比亚之后,影响原油供给的另一威胁。毕竟当一个月前埃及爆发动乱时,市场并没有预期到利比亚的局势会变得如此严重。
五、结论
短期价格的暴涨,反应了市场对利比亚原油减产、以及可能蔓延至其他中东国家的担忧。在沙特和EIA“受损产能将得到弥补”的保证下,目前没有进一步上涨,而是在高位盘整。
目前无法预测卡扎菲是否倒台,以及利比亚是否会有大规模内战,能确定的是,利比亚的产量损失在短期(几个月)无法恢复到原有水平;
中东其他国家是否会卷入其中亦无法预测,仅仅存在可能性。但沙特动用剩余产能来弥补利比亚产量损失这一行为将持续数月,这将缓解2010年以来原油长期供给过剩的局面。
因此,原油再次大幅上涨,可能需要新的利多因素,比如伊朗发生动乱,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
而如果原油大幅下跌,最大的可能性是,利比亚动乱平息,而且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趋于稳定,目前并未能看到这一趋势。而通过此次事件,利比亚原油生产难以在短期恢复,全球供应减少成为定局(如果沙特动用剩余产能全部弥补,则意味着供应不变,但剩余产能大幅减少)。
总之原油的基本面已发生改变,在没有宏观经济因素等系统性风险的推动下,难以回落到利比亚动乱发生之前的水平,尤其对于布伦特原油更是如此。
李享
201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