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豆价格继续稳中偏弱运行,一方面基本面上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无形的政策面压力也在抑制价格上涨。除了大豆价格缺少起伏外,市场交投气氛给人的感觉也十分寡淡,尽管元旦及春节的消费高峰期将至,但依然难以调动市场主体的交投热情,多数时间仍呈现清淡的交易气氛。笔者认为,至少在元旦、甚至春节前大豆市场都难有起色,无外乎目前国内市场的供求现状及政策调控形势,相信在这一敏感时期平稳仍会是市场的主要基调。
本周以黑龙江为主的东北产区大豆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市场主流收购价格多数时间没有变化,只有下游局部市场因贸易商存在压价现象小幅回调,但影响基本不大。其中,各地粮点多维持稳价收购心态,尽管目前请车难度大,走货困难,加上销区主体采购态度懈怠,但为保证节前的稳定供应,贸易商多数挺价收购,对周边价格起到主要支撑作用,这其中许多地区粮点过筛清粮大豆价格已连续近两周时间保持稳定。油厂方面报价近来稳中略有下滑,但基本仍维持在农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下调幅度不超过60元/吨。其中哈尔滨地区油厂报价3780-3840元/吨,周比回落40元/吨。佳木斯地区油厂3740-3800元/吨,稳定。牡丹江地区3840-3860元/吨,周比上调20元/吨。集贤地区3760-3800元/吨,稳定。友谊地区3700-3740元/吨,稳定。黑河地区3680-3820元/吨,周比回落40元/吨。目前油厂的加工效益大多保本甚至为亏,生产状态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一些厂家已将目光锁定年后,因此在收购策略上仍相对坚决。
根据省粮食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黑龙江全省三大品种农民余粮已销售1846.5万吨,占三大品种商品量的47.9%,同比增加855万吨,增幅为86.3%。其中:大豆259.5万吨,占商品量的40.1%。国家临储大豆已收购入库10.9万吨,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黑河、齐齐哈尔和明水、虎林等地区。农民余粮出售数量整体多于上年同期,而且出售速度在加快,近一阶段日进度始终保持在25万吨以上。农民粮食销售价格高于上年,大豆平均收购价3800元,同比增加140元。从以上数据来看,今年黑龙江农民的销售进度比较乐观,但尽管农民销售环节提速,但体现在包括贸易商及油厂在内需求主体的出货情况却仍然滞后,但这与农民余粮的销售进度并不吻合。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农民已销售的余粮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还尚未流入市场,而滞留在各收购主体收购。而这也是近期大豆价格难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到底,终端需求疲软加上国家调控物价是现阶段行情乏力的主要原因。
近期cbot大豆市场小幅收高,期价重新步入上升轨道。目前阿根廷的干燥天气成为吸引买家进场的唯一刺激性因素,从而支撑其继续保持谨慎看多的思路,这与国内大豆市场表现明显存在背离。短线来看,外盘偏强而国内偏弱的现状仍难以改变,但这种情况若持续到节后,随着政策调控力度的放松,供应压力的缓解以及运输状况得到好转,势必能够引起国内跟盘做多的热情。因此尽管当前国内市场无力跟盘,但外盘的强势运行却有望会给长期市场埋下看涨伏笔。不过在此之前国内在政策调控压力之下,仍要度过一个相对低迷时期。根据中央文件称,明年稳定国内物价仍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国内货币政策也将从之前的“适当宽松”转变为“稳健”。目前市场仍然担心通胀数据如果不按预期下降,国内是否会采取更为严厉的调控手段。另外,有关部门在年底前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控措施,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并且表示在必要时将采取限价措施。国家稳定物价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因此面对国家如此强烈的调控意愿,相信在两节即将来临的敏感时期,政策面环境不会更加宽松,而国内豆价也很能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