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弱势调整。受国家拍卖储备大豆消息打压,市场主流销售区间再度大幅下移,目前华北、山东、广东等地实际出货价格已跌至3300以下,东北地区整体售价更是低于3200一线。
目前市场主要压力还是来自于政策面调控所造成的恐慌气氛,政策利空出尽前市场交投人气很难彻底恢复。上周五相关部委消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10年12月3日举行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此次竞价销售国家临时存储大豆30万吨。存储地点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国内日处理大豆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并规定同一受买人单次最高购买量不得超过本企业15天的加工用量,一个月累计购买量不得超过一个月加工量。此外,还要求买受人必须承诺:所竞买的大豆要尽快运回本企业生产成大豆油并及时投放市场,保证合同到期日后30天内全部投放完毕,以增加市场供应量。不得在其他企业代储,不得转卖。另外,重申国家临时存储大豆存储库点(包括负责贷款的承储库和实际储存库点)不允许直接或间接购买本库储存的大豆,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企业)不得参与竞买,也不得安排其监管的地方承储库点之间互相购买。
通过拍卖细则中相关规定及措辞我们发现,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的竞售可能不仅这么一次,后期继续向市场投放临储的可能性很大。并且,规定了受买企业产出品投放时间,则市场的调控更加明确、细致。考虑到本次轮储大豆的收购和储藏成本,我们认为轮储价格较拍卖地的进口大豆库存及后期成本,仍有较大优势。不过由于起拍价格和后续拍卖细则仍未明确,故对市场的影响究竟多大还无法估量。并且受拍卖数量的限制,本轮盘面对华北、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对其余省份基本无实质性打压。但随着国家临储投放量不断增加,调控影响范围将逐渐扩大。
五天后,之前一直流传的关于黑龙江省省级储备大豆拍卖事宜终于得到了官方证实。根据政府公告显示,本次竞价销售的省级储备大豆数量为24.6万吨,被安排在12.3日,与华北地区国储大豆竞售同时进行。这将放大政策性拍卖对大豆及相关产品走势的调控作用,限制或打击价格的上涨势头。而根据此前传言,本次拍卖起拍价格可能为3633元/吨,与目前省内主流收购价格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预计油脂加工企业参与竞价的积极性会比较热烈。不过根据我们了解,本次拍卖的省级储备大豆其实是去年对省内油厂补贴加工150万吨省储的剩余部分,暂时还没有后继拍卖计划出台,所以受数量限制,其对黑龙江市场走势的整体影响可能比较有限。
受政策利空消息影响,近期需方大量补库的信心和意愿不强,油厂出货依旧缓慢。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主要油脂企业豆粕库存水平及销售压力正逐步增加,迫使油厂不得不选择更加灵活的生产及销售策略。首次,迫于库存压力,部分地区开机率已受到较大影响。如广东地区,目前当地整体库存压力已十分严峻,多家油厂计划停机5-7天,个别厂家计划停机10天以上。但从目前清淡的销售情况来看,估计一些油厂的停机计划可能被迫延长;其次,为刺激需求方的采购热情、掩护贸易商出货,很多油厂都采取了“高报低走”的销售策略。以山东、广东等地为例,近几日当地油厂报价普遍较实际成交价格高50甚至100元/吨。但这种销售策略对市场整体购销的刺激作用仍较有限,厂方销售压力仍无明显缓解,预计短期油厂仍以出货为主,挺价意愿相对薄弱。
综上所述,目前政策调控压力及期市宽幅震荡对现货市场走势依然不利,市场购销信心亟待提振。同时部分企业库存压力严峻亦会令其维持积极出货的销售策略,现货价格仍有续跌可能。不过外盘如能维持坚挺,则国内下行空间或会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