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6月中下旬开始,国内大豆现货市场进入无消息指引状态,充斥在市场中的观望气氛导致大豆价格陷入涨跌迟滞的局面。但进入7月份,这种缺乏方向感的状态有望得到改善。因随着自此之后东北国储临时收购政策终结并可能存在调控、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公布、天气关注度的提高、以及7月份USDA供需报告出炉等影响因素的逐一浮出水面,也预示着大豆价格将进入市场年度内的最后一轮炒作时期。
产区市场表现稳定 国储停收反响平平
本周东北产区大豆市场整体表现仍然平淡,供需双方因余粮偏紧及收购热情下降等原因继续处于僵持阶段。另外,消息面与期货市场走势缺乏方向指引也令现货交投疲惫。值得一提的是,6月30日国家第四批临时储备大豆政策正式结束,产区各地国储粮库均已停止收购。不过,市场整体对此反应平淡,大豆价格并未出现意料中的回调趋势。一方面,6月份以来国储抛售的传闻已经充斥市场,其效果早已大大超出国储停收所产生的利空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产区余粮存量大幅缩水,特别是国标等级的大豆持续减少,导致国储粮库的收购工作长时间仅局限于“表面形式”。因此,收购政策实际停止后并未对市场价格产生过分打压。据大豆网的统计,截止到7月1日,黑龙江商品豆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3560-3740元/吨。其中,哈尔滨地区3680-3720元/吨;绥化地区3680-3740元/吨;黑河地区3580-3600元/吨;齐齐哈尔地区3600-3660元/吨;牡丹江地区3580-3640元/吨;佳木斯及双鸭山地区3560-3620元/吨。目前省内油厂整体购销状况迟滞,局部地区因余粮不足使其面临供应断档的风险,因此大部分油厂继续维持挺价收购策略。同时,油粕需求清淡,成交缓慢拖累价格持续震荡整理。据本网测算,7月1日哈尔滨地区油厂压榨利润在46元/吨左右,东部地区油厂压榨利润在26-34元/吨。目前来看,油厂一方面为储备后期生产库存挺价收购,另一方面受到压榨效益的困扰,致使短期内厂方稳价观望态度明确。
极端天气引发灾害 未来或成潜在利多
6月份以来,国内东北产区天气状况越发受到关注,因春末到夏初至今东北大豆主产区连续遭受干旱以及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威胁。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省气候异常,全省5月份基本无雨,但6月份降雨不断,出现了少有的旱涝急转。
另外,除对远期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外,近期市场整体交易成交状况也受到异常天气的阻碍。据了解,在上述降雨比较频繁的地区,市场交投十分清淡,主要由于交通因降雨受阻,导致一部分粮商开始停止收购观望等待。总的来说,随着产区极端天气的频繁发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将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在单产已经遭受严重威胁,且很大程度上可能下降的预期支配下,大豆价格的回落空间将十分有限。
种植面积报告利空 美盘近强远弱
近期国际大豆市场表现同样十分平淡,从CBOT大豆期货市场走势来看,目前期价近强远弱格局十分明显。因受美豆旧作库存吃紧支撑,7月合约走势仍然以坚挺为主,但在播种面积增加的预期以及天气状况良好的打压下,11合约表现出一定得回落意愿。根据周二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新一期的季度库存及播种面积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7748.3万英亩,较3月份种植意向报告增加145.9万英亩,但要低于市场此前预测的7830.5万英亩均值。报告中表示,美国本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原因是部分产区的降雨迫使农场主改变播种计划,放弃玉米转而种植大豆。目前来看,本次报告并未产生意外效果,除美豆近月合约在库存紧张支撑下继续持坚,其余月份合约均以下跌为主,但美国农业部数据低于之前市场预期,因此使期价回落幅度受到限制。不过隔夜美盘走势也借此传达了一个讯息,即国内外市场面临同样陈豆库存吃紧问题的情况下,短期大豆价格的所受支撑仍然比较稳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本次报告初步奠定了美国新一年度的供需形势,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那么第三季度的天气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大豆的产量变化,因此随后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必须引起交易者足够的重视。
综合上述因素总体分析,进入7月份之后国内外大豆产区的天气状况将成为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长期大豆价格的走向。同时,目前国内现货市场表现稳定,整体环境暂时仍有助于支撑大豆价格,但国储库存是否开放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所以上涨抑或下跌均十分困难。预计,在政策面消息尘埃落定之前国内现货市场仍将维持当前局面。需要美盘走势、国内外天气情况以及政策面动向。
混沌投资 吴迓晖